学者观点-输入型通膨是当前经济的挑战

近期食品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升至近十年来最高水平,如何防范涨价效应向终端消费品传导,避免酿成通膨危机,是当前经济挑战。图/新华社

5月7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3个月期铜价盘中来到每吨10,200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创下历史新高的不仅是铜价,普氏62%铁矿石价格指数也达到了十年来高点,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玉米主力合约价格也创下八年新高。

主计总处5月7日公布4月份趸售物价指数(WPI)年增率9.62%。涨幅创下2008年9月以来,逾12年半的新高。主计总处的资料显示此主因春夏服饰新品上市(衣着类涨7.45%),与油料费(涨2.40%)所致,加以适逢儿童与清明连假,国内旅游团费旅馆住宿费调涨(分别涨4.89%及1.44%)。因去年同期基期低的关系,加上衣着、旅游住宿只是短期现象,而四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只较去年同期增2.09%,好像不必太担心。

然而,最近整个大宗商品市场几乎都在涨价。追踪23种原材料彭博商品现货指数已升至近十年来的最高水平。摩根大通和IHS Markit的数据显示,大宗商品价格普涨将全球制造业产出价格的指标推至2009年以来的最高点,而美国生产者价格则达到了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主要原因,因为受新冠疫情影响,去年美国联准会再度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把基准利率急速调降至0%到0.25%区间,每月买进至少1,200亿美债,令Fed资产负债表倍增至目前近8兆美元。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竞相效尤,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财政刺激政策方面,继去年川普推2.3兆美元纾困方案,拜登今年上任后更本民主党一贯大政府的精神,先通过1.9兆纾困方案,又推2.25兆扩大基础建设的「美国就业方案」,后续还会推1.75兆「美国家庭方案」。现在美国GDP总量约为21兆美元,三月时美国累积财政赤字已达到其GDP的129%,未来加上上述三项支出,美国国债已经到达欧债危机时希腊等国的高水准

大量货币与财政宽松政策,虽然短期内对美国经济产生正面拉抬作用,但需求快速增加,如果供给跟不上,是会造成通膨压力。虽然面对通膨升温,联储局主席鲍尔却是一种爱理不理的态度,直言通膨只是「暂时性」上升。但是美国财长叶伦5月4日接受the Atlantic访问时大嘴巴的表示,随着政府支出增加,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利率可能必须小幅上升,以确保美国经济不会过热。当天美股受她言论的影响,三大指数齐声下滑,科技公司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盘中最惨曾急降近3%,科技股遭到大抛售。还好尾盘三大指数都略有回升。随后,叶伦澄清加息言论,指她没有预测或建议加息,坚决拥护美国联准会的独立性,同时也不认为通胀会成为问题。只是看到市场的大跌,可见市场已经是相当的敏感。

而且原物料市场的能源、工业材料和食品等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才会让铜、铝等商品价格一度创出近八年新高。这些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势必给非产地的各经济体产生输入性通膨的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跟七零年代后的两次石油危机国际经济环境有相当类似之处。两次石油危机发生前,美国都处于财政扩张阶段,市场上的流动性充裕。当前,拜登(Joe Biden)政府也在财政扩张,联准会也持续放水,市场上的流动性也十分充裕。而且两次石油危机期间,美国是石油输入国,受原油供给不足造成的输入型通膨肆虐。目前,大宗商品和各种工业中间品的短缺也是由于全球供给不足引起的。而且疫情在全球范围内仍未结束,大宗商品的主要产出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面对疫情时往往更加无力。甚者,产业链全球化放大了局部供应断裂或短缺对整体供给的冲击。两次石油危机期间,自我实现(Self-fulfilling prophecy)机制也很严重:市场恐慌与投机行为推高了国际油价,而更高的油价加剧了市场恐慌和投机行为。

准此,化解自我实现的可能性,并且防范大宗商品价格涨价向终端消费品的传导,避免酿成通膨危机,是当前经济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