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高通膨对经济的冲击才刚开始

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吴大任指出,近月来台湾CPI大增,食物类涨幅偏高,粮食自主率、进口依赖度为50%以下、70%以上,反映国人日常饮食存在太深的进口替代,国际农粮食价格上扬,国人就会承担食品上涨威胁。

中华经济研究院经济展望中心主任彭素玲提醒,即使是没有进口替代的鸡蛋、青菜水果价格一样居高不下,业者现在一层又一层把高价向后传导给消费者。

吴大任和彭素玲均认为,高通膨对台湾经济的后遗症,7月才正要开始,原因包括:一、美国联准会真正大幅升息是6月,接下来还有7、9月及之后的升息,对美国民生消费的排挤可预见到9月会更大;二、美国终端市场是两岸电子产品出口的重点,加上第三大的欧洲市场,早已因生产者物价(PPI)遽升30%而严重影响民生物价,消费萎缩会回溯到两岸的生产商;三、7月电价上涨,厂商生产成本上升,加上海外订单减少,如果基本工资再调升,不利服务业,出口、内需同样都会遭殃。

台湾大学经济系名誉教授林建甫、台湾大学财务金融系兼任教授刘忆如一致认为,通膨压力应会在下半年减缓,物价上涨动能已不再,包括晶片短缺逐渐解决、油价逐渐回落,运输瓶颈也舒缓,这些问题不会长期存在,「下半年通膨一定回落」,而且不至于演变为停滞性通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