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解析-新型冠状病毒对经济的冲击
新型冠状病毒在中国蔓延,造成社会持续恐慌,目前已有多起确诊、甚至死亡的案例。重大传染病除了让人类付出惨痛代价之外,也会显著冲击经济。
本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让人联想到2002年到2003年肆虐亚洲地区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SARS也是冠状病毒的一种,致命性强,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SARS当初造成近8,100人感染,774人死亡,估计经济损失超过400亿美元。
截至目前为止,新型冠状病毒的死亡率约为2%,低于SARS的9.6%。此外,新型冠状病毒的症状也比较轻微。然而,观察SARS在中国的传染模式与冠状病毒的已知生命周期,可以勾勒出本次肺炎爆发的可能时间表。
新型冠状病毒的第一个确诊病例在2019年12月8日。德国哥廷根大学教授暨新兴与过渡国家农业经济学讲座教授于晓华指出,从第一人发病到疫情爆发通常要50天。若将此原则用于新型冠状病毒,代表病例将于1月底急速增加,事实也是如此。
于晓华教授指出,本次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在首例出现后约90天,也就是3月初达到高峰,疫情可望在4月到5月开始缓和。冠状病毒在炎热夏日不易传播,科学家与政府机构正在密切合作,以期控制疫情蔓延,最终根除新型冠状病毒。回顾历史经验,SARS疫情蔓延约半年,在2003年7月获得控制。
无论是自我预防或是政府法令,疾病控制有其必要,但通常也会冲击消费力道与零售销售。举例来说,民众选择待在家里,将会降低实体购物的次数,而封城或限制旅游则会冲击观光业与运输业。
这些预防措施对实质经济自然会产生影响。2003年SARS爆发期间,中国GDP成长率由第一季的11.1%降至第二季的9.2%,跌幅达两个百分点。
SARS经验或许可用来评估现况。考量新型冠状病毒的严重性可能不如SARS,且中国现在的经济规模较2003年更大,故联博预估,若此次疫情在三个月内获得控制,实质GDP成长率约下滑0.8%,但如果疫情延烧九个月,则对实质GDP成长率的冲击将达1.9%。
联博认为,疫情蔓延期将落在三个月到九个月之间。未来三到四个月,中国不但要杜绝疫情蔓延,还必须避免经济成长力道受到影响。联博目前预计实质GDP成长率可能降低1个百分点。故中国势将提升货币与财政宽松的力道,以期达到2020年经济成长率6%的目标。
另一方面,新型冠状病毒的蔓延也难免会冲击全球资本市场。回顾2003年SARS危机,全球股市在第一季下挫10%。不过,当时市场甫脱离2000年的网路泡沫熊市,且投资信心亦深受第二次波湾战争的影响。但在2003年上半年结束时,全球股市仍以上涨作收。
因此,尽管短期的波动在所难免,但联博不认为这将对资本市场造成长远的影响,在此时抛售风险性资产并非明智之举。联博建议,投资人应持续聚焦于经营模式稳定且享有竞争优势的高品质企业,因为这些企业可望较不受经济循环的影响,长期仍有较佳的表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