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解析-疫情肆虐为中国经济添压
从这样的决定可见,要在「清零」政策与维持正常经济活动之间取得平衡并非易事。
即使中国中央已承诺提高「动态清零」的针对性与效率,但是当原先的措施成效不彰时,在选择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实施严厉的封城措施。
中国疫情新增人数仍未见顶,而且多地零星散发,对消费的影响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另外,疫情管控下物流体系受到明显影响,数据显示中国整车货运流量下降超过25%,部分行业供应链存在停滞的可能性。因此在疫情影响下,经济基本面下行压力增加。
中国的持续封城,可能会逆转去年底以来呈现的供应链压力缓和,尤其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之一,聚集众多汽车和电子产品供应商,该市亦拥有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上海的仓库、工厂以及大部分的港口和机场关闭,导致货运滞留以及货物堆积,这可能再次使航运公司不堪重负,并进一步增加运输成本。
其次,美国国债收益率继续上行,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12年来首次倒挂。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的降息空间可能会受到一定制约。同时美债利率上行对市场估值,尤其是成长股估值也有一定压制。
自疫情爆发以来,中美的货币政策一直分道扬镳,然而我们可以预期,在今年余下时间,随着中国政府推出刺激措施以拉动经济复苏,从而实现此高增长目标,同时美国联准会收紧货币政策以对抗高通膨,这种分野料将加剧。
上述因素叠加,共同导致了市场情绪的进一步弱化。目前从中长期来看,市场估值已经处于相对低位,且市场估值已经反映了较为悲观的预期,后续的机会或大于风险,可能是中长期布局的一次良机。但短期来看,地缘冲突、通膨、疫情反复、联准会政策等不确定性因素仍未现明朗趋势,市场情绪较弱,市场短期或仍可能出现较大的波动。
毕竟Omicron对中国的短期冲击较大,全国31个省区当中已有28个受到影响。根据中国统计局资料,受疫情影响的地区,部分工厂暂时减产或停运。
一些接受调查的公司指出,临时工人短缺、物流樽颈,以及交货延迟等情况。与此同时,地缘政局紧张亦抑制外部需求。至于非制造业方面,住宿、餐饮、铁路及航空等面向消费者的商业活动指数均见大幅下降。
两项PMI数据回落反映中国经济正面对国内外重重挑战,这是自2020年第一季以来疫情最严重之时,而封城亦正影响服务、工厂生产及供应链,地缘政局紧张则削弱外部需求,并推高原材料价格。
由于私营范畴的消费及投资需求均受影响,官方需要进一步宽松货币政策,并加强财政支持,才有望实现今年5.5%左右的增长目标。中国国务院已承诺更早及更快落实政策及应急方案,力求稳增长及应对潜在不确定性。因此,预料中国政府将在短期内下调政策利率或存准金率,并会容许在地方层面进一步放宽房地产政策,同时在年内加快落实基建投资项目等。
无论如何,支持性货币政策并不足以提振经济,企业将需要增加信贷需求,为实体商业活动提供资金。到目前为止,这方面的讯号好坏参半。实际上,2022年1月的银行贷款较2021年9月略有放缓,不过2021年第四季的信贷需求数据显示略有改善。可持续增长始终来自具有经济效益的投资。这些资金将继续流向高端制造业、科技、替代能源、服务及强大的消费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