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解析-中国经济实力与科技自主

除了出行限制以外,中国同样面临信贷紧缩情况,与房地产快速去杠杆的压力下,新一轮的减税降费与广泛的宽货币政策证明有其迫切性以达到经济稳增长的目标。众所周知,中国是第一个走出新冠疫情阴霾的国家,但是中国亦利用了疫后迅速恢复这个空间作出经济架构的修正。第一,中国强调全民共富,试图遏止企业谋取暴利;第二,中国严格执行房市去杠杆,控制泡沫化的风险;第三,中国对虚拟经济及早制定规则,防止过度的颠覆现象。

我们也开始看到,宏观政策以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方式作为支持,持续为地方项目融资,这些行动似乎是为了减慢经济放缓的程度。中国2021年对全球本地生产总值的贡献约为19%,对比本世纪初仅为7%。然而,中国资本市场在指数的占比仍然偏低。股票方面,中国占全球市值10%,但占MSCI环球股票指数只有4%。同样的,中国已发行债券占全球债市总规模约17%,但仅占环球债券指数的8%。

中国A股获纳入环球股指象征着持续发展的过程,而完全纳入MSCI指数或需多年时间才能完成,中国A股及中国股市整体在全球投资组合依然投资不足及占比偏低,反映资金流入的潜力庞大。不可忽视的是,环保与绿色经济仍然是中国的优先项目之一,2020年,中国承诺在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目标。2020年底,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绿色债券发行国家。为履行承诺而推行的各种计划,应可推动绿色债券的发行量增加,按货币而言,在流通绿色债券之中,人民币仍为第三大货币。2021年6月,中国监管机构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ESG披露指引,其中年报及半年报应强制披露环境处罚,而其他ESG相关披露则属自愿披露性质,这些都是实质性的进展。

宏观来看,中国日渐成为全球市场的创新领导者,归因于中国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域的核心位置,以创新引领发展,如今中国已挤身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开支国家,迅速拉近与美国的差距。这两年中国的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领域更是在全球领先,中国成功的关键,在于效率化的管理庞大且半封闭的市场,中国的「人口纵深」同时带来深不可测的效益。

我们认为,投资者身处这变局中,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驾驭挑战。第一,寻求与十四五规划的发展相符,但处于初期增长阶段的板块,虽然相关行业的领先公司可能还没有形成,而投资期也会较长,但投资者却能够在潜在社会成本出现之前,更全面地把握这些行业加快增长的机遇。第二,投资者有必要更注重公司的管理和经营模式,发掘运用达到资产效率提升。

总而言之,我们预期中国未来一年的经济背景仍然正面,经济增长将会继续由政策主导,大消费领域特别是新兴消费中的投资机会,也依然不可忽视。尽管消费行业总体增速在放缓,但随着科技进步和新世代思潮变化加快,我们已看到新的消费场景、模式和产品的持续涌现,例如创新的智能家电产品、网路直播的出现创新了商业传播方式和营销模式,也在不停重塑商业格局。因此,我们认为中国科技行业是全球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