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解析-中国经济在动荡下迈向复苏的一步

近期,中国国内的资本市场情绪,受到越来越多外部因素影响。人民币兑美元持续贬值的大背景是,美国联准会的关键短期利率预测表,比市场预期来得更为鹰派,再次推高了美元指数。

我们预计,外部因素会限制短期内实质性货币宽松的空间,这意味着由中国政府主导的投资仍然是引导温和复苏的主要政策选择。同时,我们也预期人民币兑美元在短期内将维持波动。但从中期来看,如果中国经济在年底或2023年初联准会接近结束鹰派的升息周期之际继续稳定并复苏,人民币贬值压力可能会减轻。

因此整体而言,我们对中国股市保持中性。中期A股上市公司业绩显示,上游行业利润的高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中下游行业面临的困难。上市公司费用比率下降也反映出国内需求不足。

尽管当前A股估值已大幅下降,包括一些此前被垄断的行业。但我们认为,目前尚未出现行业周期性拐点,谨慎仍是必要的。尽管如此,我们认为,现在是将增长前景稳健、与宏观经济周期无关的优质先行者扩展到这一领域的良机。

在中国债券市场,由于人民币波动性上升,利率从今年8月份的降息中回吐了一些先前的收益。但随着中国经济逐步走入新的、较慢的长期均衡增长路径,利率将随之下降,中期经济复苏前景还需要宽松货币政策的支援。

不过,短期而言,中国人民银行受到全球央行鹰派升息的制约,升息导致美元周期出现史上第三强,美中利差上升,这促使我们在中国利率问题上采取了比一个月前更为谨慎的立场。就信贷而言,在信贷周期尚未转变、房地产信贷问题持续存在的情况下,投资者应继续关注品质问题。

由于房地产市场疲软以及持续实施防疫限制措施,预计下半年中国经济的复苏将是温和的,且道路并不平坦。中国政府陆续推出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包括政策性降息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资金。货币政策仍然保持宽松,预计今年还会有1~2次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并伴随进一步信贷宽松。但财政方面将进一步发力,包括加大支出、减税降费及基础设施投资。

其次,随着中国贸易顺差持续创纪录新高,以及外资直接投资保持强劲,中国境内外币存款维持较大规模。具体而言,2022年上半年以美元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按年增长21.8%。7月份由于中国中间品的海外需求较为稳健,中国强劲的出口令贸易顺差再创纪录新高的1,012亿美元。因此,截至6月底,企业等市场主体境内外汇存款余额是6,951亿美元,与2021年底比较基本持平。出口是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最强劲的增长引擎,在消费恢复缓慢和投资受房地产萎靡拖累的背景下,其对GDP的贡献率不断攀升,2022年上半年末已达历史最高的35%。

退一步来说,即便2023年的全球经济放缓成为定局,中国在必要时候依然可以采取一些促进出口的政策,加上完备的产业链也能保证,即便在外需疲弱时,中国出口依然能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