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日本可以是印太地区棋手

旺报社评

美国总统拜登积极重新拉紧与盟国的关系,在印太战略中,首重对日外交及美日安保合作,谋求一致的对中政策步调,促使日本在外交上往美国倾斜。在美、日「2加2」会谈的《共同声明》中直言,中国的行动与国际秩序不一致,造成美日同盟与国际社会面临挑战,此被视为1972年日、中建交以来日本对北京露骨的强硬发言。日本不再避讳与美国共同直指中国的不是,无疑将日本推上美、中战略对立的直接当事国,难以扮演美、中之间缓解紧张的「中介者」角色,顿时使中日关系改善失去动力,出现滑坡现象

中日关系将出现滑坡现象

对此,大陆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批评日本「甘愿仰人鼻息,充当美国的战略附庸」。无独有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会见日本驻北京大使垂秀夫时亦抗议美、日对话涉及台、港及新疆等问题,认为「严重破坏朝着良好方向发展的中日关系」。北京以近年来少有之严厉口吻示警中日关系可能倒退,日本首相菅义伟的对外政策似乎难以延续「安倍外交」既维系美日同盟,又改善中日关系的左右逢源态势,而渐失平衡。

其实,大陆实施《海警法》使自民党中的右派捡到枪,压缩「日中友好」的声量,大陆国务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声称,颁布实施《海警法》是例行的国内立法,不针对特定国家,完全符合国际法。但日本仍认为《海警法》实施,不仅是法律战,更为中国以力量改变钓岛现状的意图展现。日本外务大臣茂木敏充说明日本对中国在东海研判,认为「日、中在东海问题上变得敌对起来」。面对中国存在于钓岛的新情势,美国除重申支持日本对「尖阁」的「施政权」,更矢言「尖阁保护」,承诺介入在钓岛发生的紧急事态,此亦暴露日本自卫队无法自力对应钓岛情势的战略窘境

因应东亚的变局,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与日本防卫大臣岸信夫拟议今年9至11月间举行动员全军约14万人规模的演习,此距前次1993年的类似演习已逾28年。据悉,美、日将以「夺回尖阁(钓岛)」为演习想定,且以黄尾屿(久场岛)与赤尾屿大正岛)两处美军过去的炸射练习场演训地点,而「外国武装势力侵夺尖阁」的想定显然针对中国而来,意味中国取代俄罗斯成为美日同盟的头号假想敌,此势必严重冲击美、日与中国的关系,甚至升高东海紧张。

未摆脱对美从属惯性思维

钓鱼台列屿为日本与两岸间具主权争端的岛屿,若在钓岛范围内的黄尾屿及赤尾屿进行美、日大规模联合军演应是打破「现状」的举措,此不符美国在钓岛争端坚守「维持现状」之既定立场,亦使中、日难以透过对话管控钓岛争端,平添东海波澜。美国在外交上既然呼吁降低冲突,鼓励、支持争端各方对话,即不应在争端所在的钓岛协同日本举行对抗性的军演,此不仅无助于争端的缓解,更易招致日、中冲突,使美国卷入,事态扩大为美、中的战争,战火延烧至相邻的台海,届时日本亦将成战场,难以脱身。

美、日在「2加2」会谈中论及「台湾有事」,忧心南西诸岛遭到卷入,日本控制的钓鱼台列屿将不保,日本自卫队须与美军共同进行从「东北」转向「西南」的战力验证,以因应不测。然而,在钓岛大动干戈的演习反将适得其反,令日本安全上顾虑的「尖阁有事」从演习想定走向现实危机。

菅内阁在美、中的激烈竞争中,藉倡议钓岛军演,公开站边助美,凸显日本保守派「对美从属」的惯性思维,但「过度追随」美国的战略目标,将失去印太战略的话语权,沦为美、中对抗的「棋子」,陷入中日关系较中美关系更形恶劣的外交不利局面,压缩日本安全战略的回旋空间,难以走出「战败」,对亚洲秩序做出贡献。此应非日本近代「亚洲主义」的初衷。

美国对日本钓岛「施政权」的支持及适用《美日安保条约》第5条的承诺虽不是空口白话,但绝非「尖阁有事」美国必出兵相挺的法律保证,对此日本有识之士心知肚明。若换个角度思考,台湾寄望「追随美国」的日本在「台湾有事」时挺身而出,亦有违现实。

中国是日本搬也搬不走的邻居,应汲取历史教训,被冷战构造遗绪制约的「对美从属」不是因应中国崛起的有效路径,日本须耐心摸索与中国「交往」的方法,始能走出「战败」,以「自立外交」的姿态,在印太地区扮演「棋手」,而不受制于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