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我们需要一个更好的薪资中位数
工商社论》
主计总处日前公布薪资中位数报告,这份报告全名为「受雇员工全年总薪资中位数及分布统计」,统计的对象是工业及服务业所雇用的上班族,薪资是包括年终奖金、红利的年薪,而统计重点除了中位数,还有薪资分布的变化。
这项统计自2016年首度公布,迄今已七年,本次公布的结果反映薪资中位数成长缓慢,2021年年薪中位数50.6万,远低于平均数67.0万,近十年(2012~2021)中位数只成长14%,低于平均数成长率21%,道出台湾中产阶层的无奈,不要以为14%还不错,平均到每一年可能比通膨率还低,是以上班族时有怨言。
所谓中位数是指一群数列排序后,居中的数字,例如小学生由矮而高排队,若一排有11人,第六位的身高就是这一排的中位数,依此类推,2021年于国内各大企业上班者有813万人,依其所领薪水排序后,约第406万这位上班族的薪水即中位数,他在这一群领薪水过日子的人里,赢了一半,也输了一半,因此颇适合反映中产阶层的处境。事实上,薪资中位数的出现正是有感于薪资平均数与民众无法共鸣,然而这并非统计有什么问题,而是平均数易受极端值影响,中位数则无此毛病。
本次报告有两大重点,一是薪资中位数成长缓慢,二是领不到平均薪资的人口比率快速升高,从研编之初2009年61.6%升至目前68.3%,用白话文说,2021年在813万名受雇员工里,高达555万人领不到平均薪资,这反映了一个事实,前1%、0.1%、0.01%极端高薪者疾升的薪资,正拉大平均数与中位数的差距,以致薪资分布右偏的情况逐年加深。而让不均度扩大的原因包括:城乡差距、产业政策、租税政策、人力政策与教育政策等等,主事者必须重新检视,否则不用五年,低于平均薪资的上班族便要超过7成了,届时会招来多大的民怨,难以想像。
主计总处自2016年以来所公布的薪资中位数,已揭开了薪资分布逐年右偏的真相,遗憾的是,这个右偏并未得到政府应有的重视,有鉴于此,为让这份统计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我们有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统计范围扩及公部门:可能多数人并不清楚,这份统计的对象虽是上班族,但只及于工业、服务业,而不含政府部门,因此军公教约百万名公部门的上班族未在统计之列,若加计公部门,则受雇者将由现在813万人增至916万人,如此估得的薪资中位数才是真正的中位数,少了政府部门,这份统计的代表性明显不足。把公部门纳入统计,在早年可能有困难,因为中位数最初是综合薪资统计、人力运用调查调校推估而得,自发布的第三年即改采税档、健保档等大数据估算,从大数据的应用而言,把政府部门里的百万名上班族也纳入,并非难事。
第二、公布更细的薪资分布统计:如前所提,今天主计总处已采用大数据估计薪资中位数,运用如此丰富的资料,却只公布十等分位组分界点(九个分界点),实在可惜,昔日样本数少,过细的分布估不出来可以理解,然而如今运用大数据,若还是只估十等分位组分界点,这岂不是拿著名剑干将去砍柴,徒然浪费了大数据的倚天之能。
事实上,财政部每年依所得税档,早已公布到20等分位的得了,而每一等分位又取四分位数,换言之,已公布到前1.25%的极端高所得族群了。财政部能,主计总处没有理由不能。
第三、薪资中位数应每年出报告:薪资中位数每年只发布12页新闻稿,不像薪资统计、人力运用有完整的年报而详列分析表,运用如此多的资源与人力而不编年报,实在可惜。若有可能,应将研析成果编成统计报告,以供外界参考。
我们肯定主计总处近年的努力,尤其在海外就业、非典型就业、县市别薪资等领域屡有创编、精进,非仅充实政府统计,也有助于外界对劳动市场的认识,但如同前主计长汪锟昔日所言:「统计是以数据来表达自然或社会现象,分析问题症结,进而提供解决问题方法的一门科学,因此如何提升统计的广度、深度与确度是必须努力的重点」这虽是28年前的一席话,今日重温仍如暮鼓晨钟,值得统计部门文官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