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我们需要更多的乐器 不要更多的武器(衣冠城)

西东合集管弦乐团(美联社)

一个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遇见一个以色列人,他们没有视对方为寇雠,而音乐让他们彼此成为终身的挚友。不仅如此,他们还将这分友谊扩大成为一个交响乐团,致力于以色列人与巴勒斯坦人的和解与中东的和平。他们是犹太裔的钢琴家暨指挥家巴伦波因和巴勒斯坦裔的著名文化学者、作家萨伊德。

1999年,在他们推动奔走下,邀集来自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以及其他中东国家的年轻音乐家组成乐团,取名做「西东合集管弦乐团」,灵感来自德国诗人歌德的诗集《西东集》。2012年该乐团受邀参加伦敦奥运文化活动的演出。2016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颁给乐团「联合国全球文化理解推动者」的荣誉。

虽然这个乐团致力于中东的和解,巴伦波因也承认,一个乐团不可能解决千年的冲突,他也无意改变任何人的观点,但这是一个理解的开始,理解则来自倾听与对话。他和萨伊德也以身作则公开他们关于音乐与中东问题的对话。他们将两人公开演讲或私底下对话录音整理成书,出版《并行与吊诡》一书。书中萨伊德就表示,他们都很关注中东和平的进程,但各有不同的期待,看法观点也不同,但是他们愿意一起来探索彼此之间的呼应与矛盾之处。

他们推动成立乐团不仅因为他们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爱乐者(其实萨伊德也会弹钢琴),而是他们认为合奏的经历会使音乐家能够超越他们的国族身分,而首先成为一位音乐家。钢琴家傅聪的父亲,翻译家傅雷就教导傅聪说:「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可见英雄所见略同。合奏音乐,除了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也要倾听他人的演奏,才可能有和谐的音乐,否则就是一人一把号自说自话的噪音。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很早就发现音乐中所产生的和谐作用,而和谐不是百鸟同音,而是不同事物适当的共处,彼此相互适应与调整的过程。最终,音乐的和谐会带来灵魂的净化。所以和谐是在存异中求同,《礼记》〈乐记〉中也说「礼辨异,乐和同」。而这个「同」,不仅是目标与理想的一致,也是情感与本质的相通。所以回归根本,就是发现人本质性的存在,也就是傅雷所说的「先成为人」。

股神巴菲特的投资伙伴查理蒙格曾说:「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眼中,世界就像一根钉子」。当手上拿的是枪呢?最近英国哈利王子在他新书《备胎》中透露,他曾在阿富汗战场上杀了25个人。他说:「在激战中,我没有把这些数字想像为人。它们是从棋盘上移走的棋子。我接受了将它们「异化」的训练,那是很好的训练。我也将其视为行伍生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当手上拿的是枪时,你眼中不会有「人」,你看到的只是必须移走的「棋子」。

美国媒体说要把台湾变成巨大的武器库,战略学者说要把台湾打造成刺猬、豪猪。台湾为购置武器不断编列特别预算,去年底也延长役期。民间也有商人附和要组织「黑熊部队」,最好人手一枪。武器能带来安全的假象与自大的虚幻感,会让人们眼中不再有「人」的存在而是除之后快的「棋子」。会让人们相信暴力是最佳的、唯一的解决方式,不做他想。

台湾主流民意都不愿见到战争的发生,「票投民进党,孩子上战场」的口语在去年九合一大选中也发生一定作用,就连民进党也改喊「和平保台」。但是我们嘴上说要和平,心中却没有和平的路径图,甚至连和平的盼想都会被打成投降主义。如果我们真心渴望和平,想想那个有德国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元素的乐团吧!我们到底需要的是更多的乐器还是武器?当手上有乐器时,你会想与人唱和;当手上是武器,你的世界就没有别人的存在。

(作者为退休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