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疫情下的数位金融发展新思维
疫情肆虐,距离回复到以往的生活,似乎愈来愈远,许多新型态的工作模式,不再是短期的应变措施,而要调整心态,接受它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包括远端授课、视讯会议,都是典型的例子。相形之下,这波由疫情引爆的数位浪潮,金融业的改变,相较于其他产业落后许多,常被现实的变化推着走,缺少主动出击的创新,如此一来,不仅难以有效对抗疫情,长远来看,也是台湾数位金融发展的一项警讯。
先来看看防疫期间发生的两件事。首先,新北市5月30日宣布的确诊者足迹统计,排名第一的是传统市场,占比高达38%,明显高于居次的大卖场28%,包括永和六合市场、板桥南雅夜市、板桥国泰市场、三峡黄昏市场、板桥裕民夜市、中和枋寮市场均在内。疫情中心也强调,愈来愈常在传统市场、黄昏市场,看到确诊者足迹,除了避免人潮拥挤、把口罩戴好戴满,若有金钱交易时,更要注意手部清洁卫生的维护。
到底使用纸钞交易的影响如何?英国央行2020年底前的研究显示,钞票上的病毒量1小时内保持稳定,5小时内迅速下降;澳洲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则发现,病毒可于室温下,在塑胶钞票与纸钞上存活28天,而我国央行说法是,病毒在纸张上可以存活5天,由于钞票流通过程中换过好几手,多洗手不要摸脸,才是最好的防疫。
第二件事,是金融业员工确诊的统计。同样至30日止,已向主管机关通报员工确诊的金融业,共有26家、超过50位从业人员染疫,家数与人数都还在持续扩大中,而财金圈的周边单位,包括协助中小企业办理纾困的信保基金、正值报税期间人潮密集的国税局,也相继传出员工确诊的消息。
上述两件事情,都和数位金融的发展有关。台湾是一个相当喜欢使用纸钞的社会,这和我们拥有全世界密度最高的ATM,提领现金相当方便有关,也因此,现钞为交易过程最重要的媒介,当然难以摆脱它传播病毒的风险,尤其占确诊足迹近四成的传统市场,是一个只使用纸钞交易的市集,如按央行所言,病毒沾到纸钞可以存活5天的话,要避免传统市集成为感染病毒的主要来源,就得尽最大可减少纸钞的使用。
其次,在台湾,金融机构是人与人接触密集的产业,不论散布各城市的分行据点员工,或号称总数高达数十万的保险从业人员,坦言之,很多的业务之所以需要亲力亲为,多是为了照顾员工现有的工作样态,及高龄社会中的年长客户,因此可以数位化的金融业务才无法一步到位。某种程度来看,传统市场摊商和银行行员一样,是推动数位金融发展时,最需要去说服的两群人。
但当疫情导致数位化的发展,变成不得不然的趋势时,我们认为,何妨换个角度想,是否善用这次的机会,让数位金融向前跨出一大步。提供以下的建议,作为推动的参考:
首先,要开发出极简便的交易载具,加速落实普惠金融。以传统市场的商家来说,他们的交易场所,可能只是临时租借的一个小摊位,不可能花钱建置刷卡机等支付工具,这些生活在社会基层的人们,其实也只是做个简单生意,要鼓励他们利用数位方式交易,设计的游戏规则自然要尽量简化。
处理此类的问题,透过手机完成交易应是最务实的做法,如能由联卡中心开发一套不复杂的做法,搭配收费低廉和减税等鼓励措施,才有机会在传统市场推动,让这些「纯现金」的交易场所,朝向数位发展迈开一步。
其次,仔细审视目前金融机构的交易流程,修正不合时宜的做法。如前提及,面对人数庞大的金融从业人员,推动数位金融确实必须相当审慎,既有数位业务大量取代人工之后,导致人力富余、失业增加的顾虑,也要提防来自工会方面的反弹。因此,或可先检讨目前交易过程中不合时宜的部分,先进行调整。
举例来说,台湾金融界相当普遍的盖印章作法,不仅在国际上罕见,也导致处理交易时,必须有人亲自跑一趟银行,才能完成。事实上,和台湾一样有此传统的日本,于2020年底前宣布的数位改革措施,即把取消在文件上盖印章列为重点之一。
与此同时,银行也要体会数位金融是非走不可的一条路,逐步减少需要人对人接触的业务,并透过每年的汰旧换新,把人力移往后台,做好数位化的转型准备。
第三、央行数位货币的推出,必须尽快落实。目前全球对数位货币推行最积极的,当属中国大陆,尤其消费端部分,主要经济区都进行过人民币数位现金交易的试点,最大的好处是,民众可直接使用手机里的数位钱包,进行交易。这是推动数位交易的基础工程之一。
坦言之,包括我国在内,全世界央行对于存在市场上的虚拟货币,并不友善,也担心这些货币会取代部分的交易,与其如此,不如趁此机会加速央行数位货币的推出,既有宣示主权的用意,也可借此降低容易传染病毒的纸钞交易比重,在对抗疫情上贡献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