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薪资中位数应公布金字塔顶端的统计
薪资差距逐年扩大,薪资平均数难以反映国人处境,相较下中位数更接地气一些。图/本报资料照片
主计总处将在11月30日公布2022年薪资中位数,薪资中位数的发布,源于薪资差距逐年扩大,薪资平均数已难以反映国人的处境,而每月所公布的薪资偏偏又都是平均数,以致每回一公布,总遭来各界揶揄,认为政府是活在平行世界里,国人所领的薪资哪有这么高?
没错,平均数容易受极端值左右,会有这么多人觉得平均薪资高不可攀,必定是有极端高薪者加入平均的行列。为此,各方倡议要主计总处编算中位数薪资,中位数是把800多万名上班族依薪资由低而高排序,取位于中间的那一位,以2021年而言,取的就是排序第406万名这位上班族,他的年薪(经常性及非经常性薪资)50.6万元就是薪资中位数,远低于薪资平均数67万元,中位数显然更接地气一些。
从主计总处试编2009年算起直到2021年,台湾的中产阶级薪资与极端高薪族群的差距逐年扩大,2009年领不到平均薪资的人数占比只有61.6%,但是2021年已升至68.3%,领不到平均薪资的人口愈来愈多,这些年产业结构、就业型态的改变应是主要原因。长期以来,中位数薪资成长缓慢,薪资平均数成长快速,近十年(2012~2021)前者成长14%,后者成长21%,而后者之所以能快速成长,正是源于极端高薪族群,长此以往,贫富差距焉有不扩大之理?
有一点必须明白的是,平日里我们谈所得差距是把雇主也拉进来比,而这里薪资中位数,统计范围只有受雇者,如果连受雇者薪资所得差距都逐年扩大,那么,加进雇主后的所得不均情况,自然是更加严重了。对于主计总处近年公布薪资中位数,以让各界了解薪资分布情况,此一努力值得肯定,惟在本次发布之前,我们仍有底下四点建议:
第一、公布金字塔顶端的薪资分布情况:2016年首度编算薪资中位数,尚无大数据,为获得这项数字,主计总处是以「人力运用调查」家户面资料排序,再辅以厂商面的「受雇员工薪资」非经常性薪资,才得以估计出来,如此能估出中位数、十等分位组之分界点已属难得。然而,如今编算方式已变,薪资中位数已运用综所税、劳退等大数据编算,在资料更充份的情况下,若还只是估到十等分位组之分界点,就说不过去了,起码应估到20等分位的分布情况,让各界了解前5%、甚至前1%金字塔顶端的薪资分布情况,这样才有助于了解这些年平均数与中位数愈差愈大的原因,也有助于政府日后的施政。事实上,财政部依据综所税档的所得分配资料,早已公布到20等分位了,年年如此,主计总处自应比照。
第二、统计范围应扩至军公教族群:过去估计薪资中位数系运用「受雇员工薪资调查」,而此调查不含公务员,因此未纳入统计范围,然而如今已运用大数据,自应把军公教人员也纳入估算,如此统计的上班族就不只是800多万人,而是900多万人,所估得的薪资中位数才更完整,此外,也可以由此了解公、私部门的薪资变化,有了这些资料,政府日后为军公教加薪也更有依据。
第三、要发布更多的交叉分类统计:薪资中位数的估计,运用了多份大数据,主计总处可以让薪资中位数依年龄、产业别交叉统计,也可依产业别、学历交叉统计、也可依企业规模与行业别交叉统计…,如此可以获得许多有用的资讯,现行发布的中位数资料只依年龄层、产业别、性别、企业规模别、学历个别统计,所释出的资讯有限,编过统计报告者都明白,交叉分类统计可以得出许多重要的资料,多数统计报告也都这么做了,值得借镜。
第四、发行薪资中位数统计年报:自2016年公布薪资中位数以来,主计总处只以新闻稿的方式呈现,自2017年运用大数据之后新闻稿由9页增至2021年的20页,资料充实不少,可惜仍未编成年报,若能如前面的三点建议,进行更多的交叉分类统计,甚至纳入军公教,则内容极为充实,应可逐年印行薪资中位数统计年报,为历史留下见证。
我们认为,主计总处自2016年来所发布的薪资中位数统计,逐年精进,内容愈趋精采,对于我们了解所得分配有莫大的助益,非常值得肯定,只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编得寥寥20页的新闻稿,未免可惜。盼望主计总处能从专业的视野,逐年扩充这份统计,以让薪资中位数统计一年编的比一年好。这个改变,就从今年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