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论去年三角贸易创新高的启示

工商社论

依主计总处甫完成的统计,去年我国三角贸易净汇入263亿美元,为历史新高,今年第一季86亿美元,更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长1.2倍,对经济成长的贡献不小。这代表两岸贸易关系并未因政治对立而疏离,相反的,在市场那一只看不见的手的运行下,两岸贸易持续为台湾提供成长动能

这里的三角贸易指的是「台湾接单,海外生产」,自1990年以来随着台商西进投资,建立两岸产业分工体系,一方面带动台湾原物料零组件输往大陆,为台湾带来庞大顺差;另一方面循「台湾接单,海外生产」也创造了可观的三角贸易,两岸皆从交流中获益,过去如此,今日亦然

资料显示,2000年代初期「台湾接单,海外生产」的比率不及两成,三角贸易净汇入不及百亿美元,迨2005年海外生产比升逾四成,三角贸易净汇入升破100亿美元,长期以来,海外生产比与三角贸易净汇入桴鼓相应,也正因为如此,随着去年海外生产比升至54%,三角贸易净汇入遂创下历年新高。

经济部估计,我国资通讯产品海外生产比逾九成,电机产品海外生产比逾七成,电子产品也有四成,去年在全球远距商机带动下,资通讯产品的订单络绎于途,三角贸易自然也就更上层楼。我们不厌其繁的援引数字只想说明一件事:两岸贸易的扩张,这是市场的力量,非政治力所可以改变。

这些年政府常讲台商回台投资大爆发、全球供应链重组,言下之意,两岸分工已渐式微,然而从去年海外生产比升高,三角贸易大幅成长,以及对大陆出口比重上扬就可以发现,两岸产业分工所带动的贸易扩张,依旧是支撑台湾经济成长的重要来源,这是事实,无需否认,就连主计总处也曾估计,大陆经济成长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会让台湾经济成长率跟着提升0.29个百分点,反观美国经济成长每提升1个百分点,却仅能推升我们经济成长0.07个百分点,孰轻孰重,不言可喻。我们肯定政府吸引台商回台所做的努力,惟过度以政治语言、政治情绪来表述经济现象,实非所宜。

最近就发生一件事,上月初,前总统马英九在一场演讲中引述去年贸易统计指台湾对大陆出口依赖加重,这原是善意提醒,不料国贸局随即发布措辞强烈的新闻稿标题是《对中出口成长为半导体出口带动,反是中国大陆依赖台湾》,兹引述内文第一段如下:「有关马英九前总统再次引用台湾对中出口数据,错误解读这是台湾更加依赖中国大陆的讲法,经济部要澄清并向国人说明,若进一步分析出口数据即可发现,台湾对中出口成长,主要是半导体出口成长带动,中国考量贸易战风险,大量进口囤货,显非台湾依赖中国加重。此外,台商对中投资件数金额也从2010年后,投资件数、金额与占我国投资总额比例皆大降。表示我国对中国大陆依赖降低。马前总统仅看数字表面的解读,凸显其对台湾产业结构变化的生疏。」

姑不论一个政府机关不应对前总统如此无礼,事实上,国贸局的推论也是见树不见林,两岸谁更依赖谁岂能以少数几年、少数几项流量统计就可以论定?两岸经贸往来层面极广,不仅有货品贸易,还有三角贸易、两岸投资、海外就业等等,两岸经贸关系谁依赖谁,至少要从这四个面向深入分析。

以货品贸易而言,台湾对大陆及香港出口的比重(对陆港输出占总出口)早在2006年即已达四成,过去五年(2016~2020)依序是40.1%、41.2%、41.3%、40.1%、43.9%,即或在去年大陆自台湾大量进口晶片以前的年度,我们对大陆出口比重也已不低了,这样的依赖难道不深?再者,两岸贸易自1990年以来长期发展,以致形成今天的分工体系,而有今天的贸易规模,并有每年巨额的三角贸易,更有四十余万人在大陆工作,这样的依赖难道也不深?国贸局以一行政机关不知理性分析,虚心为文,反倒写了这样一份充满情绪的新闻稿,这对于半个世纪以来深具人文素养局风,实在是一大伤害,让人深感遗憾。

事实上,两岸问题不在经贸而在政治,就经贸而言,由于两岸地理位置接近,贸易、投资及人员往来密切本是正常,北美的加拿大有七成的出口市场在美国,墨西哥更有八成产品输往美国,另外欧盟区域内的贸易占总贸易也达六成,以此观之,台湾对大陆及香港出口比重四成也属合宜。我们认为,当局该调整的不是台湾对大陆的经贸依赖度,而是政治态度,如果府院不调整这个政治态度,继续搧风点火,让两岸由对立而对抗,那么势将置台湾于水火,眼前的繁荣岂能持久?

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孟子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大哉斯言,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