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新南向2.0的倡议与落实
面对中美两强竞逐不断升高及全面覆盖,以及新冠疫情持续扩散俨然已成为「新常态」的当下,包括工总、商总、工商协进会与三三会等四大工商团体负责人,日前举行闭门会议讨论对策。强烈建议政府应启动「新南向2.0计划」,从产业对接角度思考,配合各国关键性产业的发展重点,进行适当调整,以取得实质效益为优先。
回顾台湾产业境外投资的历程,最初是源始于上世纪八○年代末期,随着对岸启动改革开放,以及台湾恢复两岸交流,兴起第一波的产业西进风潮,造就了台商与大陆经济快速成长的双赢盛况。然而,在本世纪初两岸先后加入世贸组织(WTO)后,区域经合组织大行其道,而台湾却因为受制于国际现实而未能加入,以致和韩、日、星等国之间出现因关税优惠落差所导致的不平等竞争困局。特别是在东协十国先后和中、日、韩完成10+3的自由贸易区协议后,对于高度倚赖出口贸易的台湾产业造成极大冲击。因此相关产业,或者加紧部署直接前往东协各国投资设厂,或是加强在大陆毗邻东南亚的云南、广西、广东、贵州的布局,以便假道进入东南亚市场。
随后,在大陆内需市场的本土红色产业供应链快速成形后,台商的动向也就更为纷纭。包括继续深耕大陆内需市场,或者伺机转向东南亚布局,以及出现第一波的鲑鱼返乡。而到了美国总统川普启动中美贸易战后,再加上疫情的冲击,让产业断键现象快速引爆。以致在日前四大工商团体的闭门会议中,与会者只能务实的获致共识,强调台湾制造业一定要避免产业断链事件重演,以及理解以大陆作为生产与出口基地的依赖性也要适度降低。
然而,台湾的生产制造业在各种不利条件夹击下到底要何去何从?布局崛起中的东南亚,成为新兴的生产基地,自然成为首选。而论及转进东南亚,蔡总统2016年就任时其实已经提出以新南向产业布局作为施政重点,但为何四大工商团体还要提出「新南向2.0」的诉求?
分析业者的此一诉求,消极来讲担心如果沿袭既有的新南向策略,只是逃难式的一窝蜂将设在大陆的厂区移往东南亚落脚。在缺乏通盘规画,业者也未能具体了解东协各国的产业情境下,曾经发生在越南的排华事件,让包括台塑集团所投资的钢铁厂当时都曾遭到池鱼之殃,自然成为台湾业界挥之不去的阴影。
另外,「新南向2.0」的提出,自也包含了具前瞻性的积极意涵。这些工商团体的负责人指出,台湾多年来已被形塑为全球产业链可信赖的伙伴。因而,在东西方对立日趋严重之际,其实台湾如果能善用处于亚太地区枢纽地位的优势,除了可以成为西方世界可信赖的伙伴,进而还可以成为欧美企业进入东亚、东南亚地区的桥梁。
总结而言,不论是基于对既有蔡政府「新南向1.0」政策的不足提出检讨,抑或是以前瞻视野寄望在全球产业大断链的当下,找出化危机为转机的破口,「新南向2.0」所强调的,不论是应从产业对接的角度来思考和布局,或呼吁政府应将企业的海外投资视为国力的延伸,善用台商在各地的关键地位获取综效,进而对有心南向的业界,提供必要的辅导,并确保台商在海外投资安全。而产业界自然也应从全球化与供应链安全的角度,重新检视主要产业海内外生产、投资与供应链的配置,以兼顾并提高台湾产业链的多元性、完整性与在地化。
对于工商业界的这番论述,行政团队倒是迅速作出回应。就在「新南向2.0」发声的次日,行政院国发会主委龚明鑫也就立即做出回应。他透露为配合前瞻计划2.0的启动,「亚洲.矽谷计划」中的「智慧城乡2.0」征案最慢在明年初即将展开。龚主委并强调,相较于1.0阶段是以国内为试练场域,2.0则将以输出国际市场作为征案主轴,以加速资讯软硬结合的系统整合输出海外市场。同时也将推动在新南向国家设立区中区、园中园的台商专区策略,让业者不再是零星的单打独斗,而是形成国家队进军东南亚。
行政团队能够这么快速的做出回应,的确令人刮目相看。但征诸过往经验,行政团队受制于繁复的行政流程,以及与实务的隔阂落差,到头来往往是「言胜于行」。特别是全球产业链的重建,蕴含了诸多的变数,且又不能静观待变而必须掌握时效。因而政府设定的2.0与业界期待的2.0之间,如何有机整合,无疑才是最真切而又严峻的考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