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川普关税战的虚与实
卢特尼克被提名出任美商务部长,他认为关税可以作为替代制裁的工具来完善贸易协议。图/美联社
川普在美总统大选获胜后,短短20天,已完成了大部份部长级官员、白宫一级幕僚、中情局长、主计处长、中东特使、以及由特斯拉执行长马斯克出掌的新单位政府效率部长等职位安排,在明年元月20日宣誓就职之前,重大政策的准备工作正加速推进中。
内阁人事快速敲定,川普在竞选期间高喊的关税大战,对于全球贸易、供应链秩序、以及台湾制造业将迅速带来新一波的挑战。特别是他高喊对中国商品课征60%的关税,对中国以外的贸易伙伴输美产品课征10%至20%的关税,漫天喊价如果落实,必然对全球贸易与台商经营带来剧烈冲击。
不过若观察川普的用人策略,对于未来关税战的冲击,似乎又不必太悲观。他在11月19日提名政权移交小组共同主席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出任商务部长,接着在22日敲定「索罗斯门徒」贝森特(Scott Bessent)为财政部长,两者均是华尔街知名人士,其中卢特尼克虽然对中国立场尖锐,但过去与中诚信托有合资公司,也曾积极参与中概股在美上市,从中国获取巨大利益。两人对「关税」立场相对温和,显示川普政见宣示与实际执行之间必将存有巨大落差。
台湾制造业是美国企业最主要的生产伙伴,过去八年生产基地从中国移出,在美国客户引导下,积极配合拜登政府的友岸外包、近岸外包迁移制造基地,台积电更积极落实亚利桑那厂的建厂与量产。台湾企业灵活务实,绝对是美国贸易政策的最佳伙伴。
因此,我们必须及早厘清川普2.0关税战的虚实,掌握哪一些是川普与卢特尼克、贝森特,以及尚未发布的新任贸易代表,使用「提升关税」这个政策武器真正的目的,也要了解哪些是川普可以快速执行的近程政策、哪些是在两国贸易谈判中用来威吓对手的筹码、以及我们的因应之道。
在川普各项关税战的宣示当中,最具威吓性、也最不可能执行的就是对中国商品课征60%的关税。对中国商品课征高关税,是川普从2016年竞选期间就提出的政见(当年喊45%),迄今方向都没有改变。川普在2018年对中国发起关税战,对当年价值3,8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课征高关税,后来拜登四年任内也继续。根据美国税务基金会今年6月的最新统计,川普1.0关税战每年增加790亿美元的关税,对GDP造成-0.2%的影响,使得美国家户平均每年增加625美元的支出。
过去八年实证的结果可知,虽然外界担忧川普「60%」的高关税将会重演1930年代的保护主义,当时国会通过斯穆特-哈里法案(Smoot-Hawley Act)将关税税率调升至60%,却导致美国经济衰退、出口贸易萎缩。但当今全球贸易结构已截然不同,即使经历COVID-19经济封锁、以及随后通货膨胀大增、美元利率高企的冲击,川普对中国的高关税,只让中国输美金额从第一名掉到第二名,中国贸易总额仍续创历史新高,全球从生产到销售的贸易链依旧欣欣向荣,美国经济增长与就业也持续繁荣。
川普大鸣大放对中国课征60%的关税,无疑是政治性大于商业目的的宣示,卢特尼克在受访时,以「对中国的关税是另外一回事」来解释,而贝森特也认为「关税可以作为替代制裁的工具来完善贸易协议」。
值得注意的是,卢特尼克针对贸易伙伴课征10~20%关税,有非常明确的解释,主要标的并非台商,而是「与美国生产同样产品的竞争国家」,他举的例子是汽车,德国、日本都与美国在全球汽车市场竞争,但美国对于德、日进口车的税率,远低于日德课征美国进口汽车的关税。川普2.0显然会将「对等关税」作为贸易谈判的主轴,弭平美国与贸易对手国竞争产品关税税率的差距。
台湾企业面对川普2.0的关税战,都在拟订因应方案,而最敏感的股票市场,也没有出现全行业重挫的现象。不过台湾朝野仍必须高度关注卢特尼克所称「与美国生产同样产品的竞争国家」,在川普竞选官网的20大政见中,有「终止外包」的宣示,主要目的是鼓励美国企业将海外制造的工作机会移回美国,而高关税则是创造美国制造业投资与就业机会的棍棒。
台积电在美国投资当然是指标案例,将来川普必然要求台积电增加对美投资,至于其他的台湾科技制造业、外包厂商,则可以顺此脉络来推估,到底川普政策力度能够多大、以台积电为核心的雷达触及范围多远,可能就是台湾厂商评估与布局的关键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