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因势利导落实改革台铁的契机

工商社论

台铁太鲁阁号408次列车,于2日发生史上最严重的铁路意外事件,付出赔上50条人命的惨痛代价后,终于促使蔡英文总统于7日提出改革台铁的构想与承诺。包括彻底解决台铁的组织文化,以及解决台铁长期财务亏损困境,并找出最适合台铁永续经营模式等三大方向。她并特别强调,请大家不必怀疑政府改革的决心。

平情而论,蔡总统这一次所提出有关改革台铁的构想方向,其实谈不上有何新意。回顾过往,只要台铁发生重大的铁路意外事件,这三大议题就会被主管部会和台铁当局反复提出,但迄今却始终未见解决。如此这般,也就难免引发外界质疑政府改革的决心。而所提的改革构想,也就可能被外界解读为只是虚应故事的搪塞之辞了!

跳开这种浮面的解读与质疑,更务实的来看,何以主管部会和台铁当局明明知道问题症结,同时也针对性的提出了改革方案构想,但到头来还是无法真正跨出改革的步伐?如果这种痼疾无法找到真正有效的解方,则事过境迁之后再隔一个时段,又引爆出另一个新的意外事件,恐怕也将成为台铁和国人挥之不去的梦魇宿命了!

没有错,诊断台铁无法真正启动与落实改革方案的痼疾病灶,首先的确是要从彻底解决台铁的组织文化入手。而蔡总统7日的谈话,针对强化台铁组织功能,首先就指出必须加强台铁「运、工、机、电」等四大系统的横向整合功能,以及改变组织内部层层上报再层层下达的处理模式,改为让区域内发生的问题可以在区域内解决,以提升台铁的管理效率和安全性

检视蔡总统所抛出的此一改革方向,其实恰恰凸显出原来单单是在台铁本身内部四大系统的横向沟通整合功能,就存有重大的缺失与不足。更具体的来讲,也就意味着台铁内部不同系统、部门,其实是长期存在着各自为政的积习。再加上组织内部的作业流程,还是沿袭必须先层层上报,等到上级主管下达指示后才能处理的传统模式,凡此种种,既缺乏横向沟通整合,也因旷日费时的纵向作业流程,以致在面对意外事件时就难以做出即时又有综效的应变对策了。

然而,谈到台铁组织内部缺乏横向与纵向的沟通整合能量,客观来看绝对不只是台铁才有的特异现象。整个行政体系,包括跨部会之间,乃至于不同层级的公部门体系之间,因本位主义的积习,各自为政,却缺乏横向沟通合作的情形,其实是普遍存在的共相。蔡总统请大家不必怀疑政府推动改革台铁的决心,各界毋宁更期待蔡政府能够因势利导,展现对提升政府体系施政效能的决心。

同样的,蔡总统把解决台铁长期财务亏损,列为改革台铁的第二项重点,自然也为各方所喜闻乐见。诚如蔡总统的论述,台铁为国家经营许多无法获利的铁道路段,以致造成营运亏损。再加上台铁在组织定位上属于公务部门,员工的公务退抚支付,长期以来已经成为台铁沉重的财务负担。另外则是尽管台铁其实拥有相当可观的资产,但囿于本身属于公务体系,不易启动资产活化,以致日积月累造成台铁财务的庞大负担,不仅打击员工士气连带也让台铁的营运效率、安全都出了问题。

不过,即使蔡总统已经注意到要改革台铁,就必须先解决台铁长期财务亏损的课题,但是要如何下手,却还真是知易行难所幸的是,请辞中的交通部林佳龙在7日于立院备询时,就说明交通部过去两年已草拟出台铁的改革方案。在框列的七大面向中,就包括解决财务负担,以及松绑费率管制、活化资产、投资奖励,以及保障员工权益等。并拟议设置台铁管理基金,承担因历史性因素所累积造成的财务包袱。但是这些构想的落实,牵涉面极为广远,有待多面向的沟通才能找到财源及化解改革的阻力。而这种困境,同样也不只出现于台铁改革这个个案而已,因此最后能够走多远,仍有待验证。

至于为台铁找出最合适的永续经营模式,面对的课题包括是否要改为公司化,甚至是走到民营化,乃至于公私合营,自然是各有利弊,以及要面对不同改革方案所可能带来的反弹或抵制,即使蔡总统目前也未有定见,但无论如何,底线是要让台铁的营运管理真正能够上轨道,而不只是头痛医头浅层改革所可以承担。衷心期盼,这一次的意外事件,在给台铁带来危机的同时,也能够展现出化危机为改革的契机,如此则台铁幸甚!全民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