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两岸融合发展方针宜以多面向推动落实

工商社论

今年度大陆全国人大与政协「两会」,日前在北京登场;会上公布主要文件的对台政策表述,系以「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为基调。此项政策方针,实颇能助稳未来的两岸关系,让人欣见。惟该方针之推动落实,宜采多面向部署,亦即是须涵括两岸各种产业交流合作,而应避免过度偏爱高科技产业融合。例如大陆新阶段经济规划高度强调的乡村振兴战略,即是两岸交流合作的新契机之一,陆方理应包容台湾相关业者深度参与,以分享大陆乡村新商机

去年大陆两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推迟至5月举行。今年两会则回复3月初登场的多年来惯例,且因本次议程中排定讨论并通过「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俾为下阶段大陆经济社会发展作中长期政策部署,而具有里程碑意义。

以去年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所作相关「政策建议」为本的上述规划纲要,亦是观察未来大陆对台政策的重要指标。该纲要(草案)于3月5日全国人大会议开幕日公布(政协会议则提前1天开幕);其中的对台政策篇章,表明要在「十四五时期(2021-2025)」,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及加强两岸人文交流。

关于两岸融合发展,该纲要具体提出,要完全保障台胞在大陆享受与大陆同胞同等待遇,并支持台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及推进两岸金融合作、推进两岸产业合作区建设、打造两岸共同市场等等。

而本次人大开幕式上,大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发表「政府工作报告」,对台部分亦强调,「完善保障台胞福祉和在大陆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合作、融合发展,同心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

综而论之,本次大陆全国人大会议的「起手式」,给两岸关系领域带来的氛围,可说是比较正面、积极;开幕当天发表的上述两项重要文件,尽管皆另有坚决主张一中原则、遏制台独的表述,但其同时明示促进两岸交流合作的意向,同样强而有力;后者颇有助于缓解近年两岸关系的紧绷态势。

最值得重视的关键词是「两岸融合发展」。此词早已出现在「十二五规划(2011-2015)」之中,亦是近10年来大陆对台经贸政策的基本方针,且陆方一直坚持践行;其间比较难得的是,在近年美国川普前政府卯劲「拉台抗中」的阶段,大陆亦未放弃促进两岸经贸融合发展的理想,因此,以往马政府和大陆签署的两岸ECFA(经济合作架构协议),迄今仍持续生效,亦使得近年台湾对陆出口金额、比重步步走高,甚至达到历来最高峰,自是当今蔡政府经济施政的重要助力

但无可讳言地,近年陆方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方针的实行,似乎有了「偏食现象」,也就是特别重视和台方高科技资通产业的融合,而对台方其他业种业态的态度比较「平淡」。如大陆自台进口资通产品数量几乎连月高增长,另力促台资资通业者在陆股票上市,及和陆方同行合组供应链,皆让人历历在目。反之,非资通类的台资企业,虽没被陆方苛待,但普遍感到越来越不易获得大陆的「政策红利」,因而其移出大陆的趋势仍在延续中。

由此可见,下阶段大陆之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实有必要以「多面向」形式来推动,而不宜再过度偏好高科技资通产业的融合。至于值得大力开拓的新面向,其实不胜枚举,单是「十四五规划」就可以找到不少着力点。如该规划将积极推进的大陆乡村振兴,即可望成为未来两岸融合发展的新亮点,因台湾乡村产经发展经验丰富,且成效相对显著,陆方不妨与台湾相关民间团体合作,在大陆创设「两岸共同创新乡村产经试验区」,兼为大陆台商创造新商机。

其次,未来的两岸融合发展,有必要兼顾台湾在地商民的切身利益,而不宜偏重照顾赴陆发展的台湾民众。直白说,近来由于两岸关系恶化,大陆对台政策似已不太在意台湾在地商民感受。日前陆方突然宣布暂停输入台产凤梨,对台湾相关果农及果商冲击甚大,即是一个比较让人难以理解的事例

这种事情,实甚不利于两岸融合发展。亟盼本次大陆两会过后,陆方能以新思维,重新检视上述凤梨问题,并早日谋求解决之道恢复进口。而台方蔡政府亦应深入体察两岸融合发展的积极成分,并形塑出「以和为贵」的两岸新政策。果能如此,则两岸商民幸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