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升贬该怎么算?

汇率升贬该怎么算? 图╱本报资料照片

历年各国元月汇率

1971年美国首次出现贸易逆差,为解决贸易失衡,美国把矛头指向欧洲扬言进口商品加征10%的附加税,迫使德、法、英、义等国签署史密松协议(Smithsonian Agreement),随后欧洲各国货币对美元大幅升值。

■1984年美国贸易逆差再度扩大,这次美国认为日圆汇率低估是罪魁祸首,次年邀日、欧等五国咨商,签署了著名的广场协议(Plaza Accord),日、德、法、英的货币又大幅升值,连台币也受池鱼之殃,改变了台湾产业结构

汇率升值多少,贬值多少经常为专家们朗朗上口,但是这个升贬幅度该怎么算,却未必为政府官员及专家们所知,这看来简单的升贬幅,怎会难倒许多人,原因就在于许多错误词汇内化在我们心里

错误词汇已内化

就以汇率波动最大的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为例,这场风暴始于泰铢汇率由当年六月25.7一路狂贬至次年一月53.8,当年连我国经济部文件都表示泰铢此一期间贬值已逾100%,这个贬值幅度就是用变动率公式算的,以53.8减25.7,再除以25.7,就得出这个数字,就如同算出口成长率、物价上涨率一样,这样难道有错吗?

很不巧,当时也有若干官方指称这一期间泰铢贬值幅度为50%,差这么多,一时之间把大家都弄糊涂了,这又是怎么算的?这是取倒数计算出来的数字,也就是用1/53.8减1/25.7,再除以1/25.7,这么一算就得出这个贬值幅度了。

那么,泰铢到底是贬了100%?还是贬了50%?毫无疑问,后者才是正确的答案。当我们提泰铢汇率由25.7贬至53.8时,正确的意思是指一美元在这一期间对泰铢的升值情况,而非泰铢对美元贬值的情况,因此所算出的变动率100%是美元对泰铢升值100%。

那么,泰铢的贬幅该如何算?自然是以一泰铢在这一期间兑换美元的变化,原来一泰铢值1/25.7美元,半年后一泰铢值1/53.8美元,如此在座标平面上所画出的泰铢汇率走势自然是逐月下滑,以变动率计算,便会得出贬值50%的结果

这里告诉我们,美元对泰铢的升值幅度,并不等于泰铢对美元的贬值幅度,然而由于我们不习惯用倒数去叙述汇率,在叙述时已错误,画起汇率走势图更尴尬,对着往下走的线图(例如美元对台币汇率从30朝28迈进)却得于一旁叙述汇率走势上扬,图、文并看有着严重的违和感。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各国汇率升贬都得取倒数算,像英镑、欧元由于比美元值钱,因此当我们看到英镑汇率为1.36时,这不是一美元值1.36英镑,而是一英镑值1.36美元,而欧元汇率1.22同样也是指一欧元值1.22美元,因此这两种货币的升值、贬值并不需取倒数,直接以变动率计算即可。

当然,取倒数算汇率升贬幅是很烦人的,事实上在计算时并不需如此大费周章,我们设前后两期汇率为e1、e2,取其倒数1/e1、1/e2循变动率公式演算出来会变成(e1-e2)/e2,恰好和一般算法(e2-e1)/e1相反,如此即可轻松的算出汇率升贬幅度。

由此算法可知,今年元月(前14天平均)新台币汇率较去年元月升值5.6%,与日圆相当,低于韩元6.7%、人民币7.0%。再以之观察当年亚洲金融风暴也会发现,韩元一年之间狂贬50%,当年受创之大于此可知。

美国真的超强势

再以此观察1985年美国迫使英、法、德、日签署的广场协议,各国货币随即对美元升值,以1985年元月至1987年元月这一期间而言,英镑升值33%、日圆升值64%,法郎马克也都升值逾50%,近年美国虽没有再提出类似广场协议、史密松宁协议,然而靠着量化宽松(QE)释出数兆热钱涌向各国,照样可以让各国汇率扶摇直上,美国的强势及可怕于此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