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缺工」关键课题不解,恐危及经济稳健发展

各大医院闹护士荒,护理师短缺迫使医院关闭病床、病患沦为「急诊室进、急诊室出」的人球,医疗品质大幅降低。图/本报资料照片

劳动部预定9月4日召开今年的最低工资审议会,由于劳资双方对于最低工资调整的方向已有共识,预计将会通过3~4%的涨幅,这是从民国105年起连续第九年调涨基本工资,而且行政院决定为军公教人员加薪,台湾劳工与公务员全面薪资调升,与美日等国际趋势同步,劳动条件继续改善。

最低工资会议未开已有共识,并不是资方佛心送钱,而是更关键的「缺工」问题日益恶化,企业为了正常营运,早已主动调升员工的薪资。从总体经济发展要素来看,随着股市上扬与企业获利增长,台湾的「资本」供应充沛,但是「劳动力」紧俏却成为经济成长的瓶颈,从蔡英文总统时期持续多年推动的调升最低工资政策,已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这个问题不是劳动部可以处理的,行政院应从经济长期稳健发展的高度,提出前瞻性的政策来因应缺工的挑战,打通阻碍经济增长动能的瓶颈。

近日全国商业总会理事长许舒博公开呼吁,尽速召开「全国缺工会议」,邀请企业界与政府直接沟通,全面盘点缺工的问题。商总的提议似乎获得劳动部的正面回应,预计9月、10月召开缺工会议,会议重点初步设定在开放侨外生进入服务业,也分享日本、韩国等邻近国家面对缺工问题订定的政策。

我们认同商总的呼吁,但是,缺工问题不只是传统的制造业、餐饮百货等服务业,更是台湾各行各业同时面对的严峻挑战,包括大众运输等交通事业、因为科技业增设新厂、全国各大城市大量启动的公共建设与都更危老改建,营造工人的短缺也成为难以解决的瓶颈,还有攸关国民健康的医疗保健、长照行业,都面临严峻的缺工挑战。劳动力供给紧俏是结构性、长期性的问题,不是企业调高薪资就可以解决。

我们也认为,缺工问题是台湾少子化、以及年轻工作者对于工作与生活平衡,工作文化回异于战后婴儿潮的世代问题。民国40、50年代的战后婴儿潮曾经每年供应40万名劳工,任劳任怨辛勤工作,如今战后婴儿潮正在快速退出劳动市场,替补的是民国80年、90年后出生的世代,但是民国80年后每年出生人口已经减半到20万人,而且是在优质的教育环境下培养出来的中高阶劳动力,不只数量上有巨大的缺口,年轻的中高阶劳动人口对于工作时间、劳动条件的基本要求远高于战后婴儿潮的世代。劳动力世代转换的过程中产生的缺口,亟待有效的劳工政策来协助,否则既有的产业与社会运行势必出现危机。

类似的例子俯拾即是,全国各大医院的护士荒就是最佳的例子,老一辈的护理师愿意以月薪六、七万元的薪资长时间工作、以医院不断变动的医疗需求为职志,服从医师高压的要求,但是年轻的护理人员以合法的劳动条件为首要考量,护理师短缺迫使医院关闭病床、大量病患沦为「急诊室进、急诊室出」的人球,医疗品质大幅降低,危害国民健康。卫福部虽然祭出40亿元的护理师人力整备报告,提高夜班津贴,却无法有效解决现有困境。

公车司机荒也同样造成公共服务品质下降的挑战,桃园、新竹、苗栗县市政府祭出每名司机补贴一万元,勉强维持既有公车服务水准,台北市公车「月薪七万元」仍然找不到司机,交通部公路局不断加码各种津贴,训练期间给两万七千多元的考照补助、受雇满三个月最高可领六万元的奖金,却仍然无法解决公车司机缺工,假日必须减班,平日既定班表因为缺乏司机而暗中取消。

这些都不是台湾独有的困境,日本早就引进外籍劳工进入公共运输产业,成为公车、铁路、甚至计程车司机,政府发给外籍司机「特殊技能工作者签证」,交通监理单位制作中文、韩文、越南文的驾驶执照考试,来协助业者引进外籍司机。日本在医疗与长照领域也引进大量外籍劳工担任助理,协助日本籍的护理师提供服务。

商总呼吁召开全国缺工会议,只有劳动部来参与显然是不够的,今年初营造业与科技业期望引进印度劳工,在前任劳动部长许铭春任内就意外发生政治攻击的困境。

行政院长卓荣泰应该拉高层级,全面探讨缺工问题,除了短期加速开放侨外生来解决商总关注的服务业缺工,还要针对公共服务与关键产业提出全面的解方,更要尝试将劳工政策与中长期的产业自动化趋势进行配套规划,甚至纳入少子化的人口结构多元移民政策,从长期经济稳健发展的角度,制订有效的政策来缓和劳工世代转换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