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拚创新! 刘仲明:工研院将与清、交合作新型态校园

▲工研院院长刘仲明接受《ETtoday东森新闻云》专访。(图/记者徐文彬摄)

记者林信男/专访

为促进创新前瞻技术发展,工研院将深化与学术界的合作。工研院院长刘仲明表示,未来希望把工研院光复院区规划成「新型态校园」,让清华交通大学教授带领研究团队,直接进入院区,参与前瞻技术研发计划,盼有效提升台湾的创新创业能量,缩短学用落差。

工研院近20多年来,致力发展前瞻创新技术。刘仲明日前接受《ETtoday东森新闻云》专访时指出,跟随他人很容易,但要从跟随者变成创新者,就很困难了,不过工研院仍秉持一股傻劲,努力做下去。

既然想朝创新、前瞻方向走,自然要更注重与学术界的链结。刘仲明说,20、30年前,有些大学教授认为,与工研院合作一些只能当「跟随者」的研究计划,很难写出可登上一流期刊论文,大多兴趣缺缺,「因为不是那么创新」;不过近10年来,在工研院不断研发创新技术的情况下,与学界的合作,也日益频繁

工研院在2014年,将可防止电池爆炸的高安全性电池材料STOBA,专属授权日本三井化学,而三井化学也承诺,会在台湾设厂。刘仲明强调,当时就是透过和台大、清大、台科大等多所大学的教授合作,让工研院有效掌握创新技术,并深化与学界的链结。

▲刘仲明认为,工研院必须进一步深化与学术界的合作。(图/记者徐文彬摄)

良好的合作经验,激发了刘仲明进一步与学术圈合作的构想。他透露,近期将在董事会中提案,把邻近清华与交通大学的工研院光复院区,经营成「新形态校园」,让来自清大、交大的教授及研究团队,进入光复院区,从事工研院的前瞻技术研发计划,「有别于我们现在委托学校做前瞻计划,未来可能一些研究生,也可参与我们既有的计划。」

举例,若工研院自行研发机器人,会把重点放在制造型机器人,但市场尚未成熟的服务型机器人,工研院态度会较为保守,这方面就可与学界合作,由工研院规划技术平台,和学界一起进行研发,「有些主管也说这个模式满exciting!」刘仲明强调,「新形态校园」有助缩短产学落差,为台湾注入更多创新创业能量。

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极具创意的年轻助理教授,为了升等,努力发表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论文,却不愿花时间业界或工研院等财团法人机构合作。对于这种现象,刘仲明认为,教授参与「新形态校园」的计划,还是有机会发表论文,希望学校方面能建立相关配套措施,让升等考量更多元。

▼刘仲明接受《ETtoday东森新闻云》专访。(影片/东森新闻云影音部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