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数字经济」将带领大陆经济结构转型

工商社论》

中国召开历史性的二十大全国两会,国家领导团队的换届当然是重中之重,但是我们也注意到,新的领导班子已经针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历史任务,提出了具体的方针。除了即将卸任的总理李克强在他最后一份政府工作报告中,设定今年经济增长目标为5%左右,更重要的是,新任总理李强无缝接轨,布局以「数字经济」(数位经济)带领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大方向。

就在全球媒体聚焦热炒二十大换届人事布局,热议未曾做过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强,为何能够打破副总理升任总理的惯例,主掌全国政务,李强已经率领何立峰等经济领导班子,一方面与中央银行、金融体系预先布局,协助地方政府与主要房地产商安度年关资金紧俏的威胁;同步规划前瞻性的「数字经济」政策,作为下届政府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核心议题。

去年底各省市政府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数字经济都成为地方官员、地方政协与人大委员热烈讨论的议题,会后提报各地方政府对数字经济的发展方案;除了地方政府讨论与汇总提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等经济学者也在官媒系统性的倡议数字经济,2月下旬阿里巴巴研究院邀集全方位的产官学界代表,主办「数实融合的第三次浪潮」智库大会在新华网播出。

地方政府与业者全面讨论与汇总后,中央在2月28日正式提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路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建设数字中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随后在3月3日全国政协第十四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郭卫民证实全国政协对数字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视,将数字经济发展作为协商议政的重要议题。

新领导班子强调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

李强团队提出「数字经济」,是要彻底解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于「土地资本」过度依赖的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以房地产为基础核心产业是国家发展资本必须进行的阶段、必由之路,但是因为土地作为资本创造的工具非常简单,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史上,土地资本非常容易被过度使用,最终成为限制经济结构升级的包袱。

中国从朱镕基担任总理的时代进行税制改革,确立了中央与地方的分税制度,确保长达30年稳定的财政分配,提供了中央政府贯彻经济政策、全国经济发展稳健的基石。不过30年前订立的中央与地方分税制度,地方政府主要的税收来源就是土地,特别是中国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地方政府发展经济所提出的各种项目,不论工业园区的建立、交通建设的投资、农村城镇化、乃至医疗产业发展等,几乎都是以土地开发、政府卖地收入做为起始点,从而地方政府不论大小,官员思维与决策逻辑也都以土地经济为核心。

便利的土地经济资本创造模式,近年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瓶颈,病灶显而易见,大型土地开发商资金周转不灵,大到不能倒的风险绑架了金融体系,而金融体系仰赖中央银行提供流动性,以及以国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最终需要政府提供巨额资本来避免房地产泡沫破灭,同时地方政府高度仰赖卖地等土地收入,不只当年的财政税收大减,长年积累的各种地方政府相关债务更成为中央沉重的包袱。早年源源不绝创造资本的土地经济,如今成为反噬资本、拖累财政的重担。

实务上,根据《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的统计,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人民币45.5兆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39.8%,数字经济的规模与增长速度已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之一。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挑战当然是全面性的,房地产行业的下行风险、金融体系的稳定、国企改革、半导体产业发展等历史性挑战,都是迫在眉睫必须及时处理的课题,但是,新总理李强选定数字建设作为结构性改革的切点,展现了新一届政府打造未来3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强烈企图心,值得我们高度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