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大陆救经济 不达目的不会止歇

中共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本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被视为是宣布更强而有力财政刺激方案的适当时机。图/中新社

抢在美国总统大选之前,中共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于4日至8日在北京举行。由于大陆经济低迷久矣,北京当局救市政策陆续出台,但迄今效益不彰。主管官员一再信心喊话,宣称有更多方案在路上,最近的说法是当局考虑未来几年内发行超过人民币10兆元的债券,以提振经济。因此,本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被视为是宣布更强而有力财政刺激方案的适当时机,也可为美国新政府未来加重打压大陆经济做好准备。

为了救经济,大陆官方近期陆续推出多项刺激措施,其中包括「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由于增发债务额度需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外界预期时机接近成熟。新的刺激政策预期重点在于解决地方政府债务,这是有迹可循的,因为9月底大陆当局放弃财政撙节政策,拥抱刺激经济路线,但步子还是放得不够大,给投资人的感觉是「雷声大,雨点小」。尽管如此,从决策官员的声明到刺激工具推陈出新,诸如中国人民银行(央行)采取转贷便利措施,协助上市公司买回库藏股等,都传达出强烈的讯号,预示一套超强的大菜正在烹调中。

最近的政策转于集中于三个面向,分别是政府计划改善城市财政并强化地方财政实力,购买余屋以稳定房市,以及对大型银行增资使银行愿意对外放款。其中最受期待的是,财政部在一次记者会上,承诺地方政府进行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性换债计划」,以减轻地方政府的隐藏性负债,也让地方政府有能力解决对供应商的拖欠款问题,解决业者燃眉之急。

另一项可能的财政措施是允许地方政府借由发行特殊目的公债所筹集的资金购买余屋。果若如此,意味着房市滑坡四年之后,终于提高地方政府发行特殊目的公债的指标,建立一条资金管道因应房市供给过剩问题。另外,预期中央政府将发行超长期公债,而且这类公债筹集的资金可用于任何目的,包括为大型银行增资。

大陆政府以组合拳救市,攸关市场能否由枯转荣,也攸关中共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领导威信,所以必将使尽全力,用尽方略,不达目标绝不中止。客观上讲,中共已推出的救市方案显得谨慎,主要考虑应是要避免可能带来的后遗症,如果政策效益不彰,其实政府手上还握有诸多工具,可以一波接一波出手。中共当局的决心与能耐是有的,要看何时再出手。

中共中央有一套顶层设计,其政策目标不只是为了稳定经济,为低迷的经济提速,更在于长远目标的策进。当局认为,未来繁荣与国力的基础在于科技发展,相信长期经济成长要靠科技投资来带动,因此希望将资金从房地产部门转向科技密集的制造业,同时创造一个自立自足、科技力量强大的经济体系,可以不再担心美国的打压。或许由于轻重拿捏不够精准,以致于近年经济成长率不仅未达到最大化,甚至引发诸多危机。

大陆现在的经济情势仍然严竣,政府最可能犯的也是最难挽救的错误,就是所调制的药剂太轻,不足以挽救狂澜。当前景气低迷,价格低落,企业和民间需求不振,地方政府周转困难,更需要政府部门发出强力对策来拉擡经济,扭转目前负向反馈的情势。中共政府有考虑追加赤字发行更多国债,以补地方政府的财政缺口,并刺激投资与消费,但又担忧后遗症太大,所以谨小慎微。现在已到了非提高财政支出增速不可的局面,否则无法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面对愈益严峻的经济情势,现在必须打破原有的政策路径依赖,以具体的财政安排来提升信心,提高预期,提振消费。中央政府资产负债表和财政政策必须大开大阖灵活调整,才可能盘活经济,扩大内需,并且从根本处挽救深重的房地产危机。

放眼现况与未来走势,经济情势可说已进入非常状态,必须采取非常措施才能解救危局。时间稍纵即逝,迄今的政策效益偏低,当下只能采取更大动作、更强刺激,微风细雨已经缓不济急。

经济是各项因素互相联系与影响的复杂系统。如果强刺激的大动作能突破困境,经济恢复成长态势,企业与民间信心大大增强,可能就不必一而再、再而三再出台刺激措施了。反之,如果刺激效果不到位,未来可能必须继续刺激。诚如美国金融海啸爆发时的财政部长鲍森(Henry M. Paulson)在回忆录中所做的比喻:「你得让市场知道你有火箭炮,而不仅仅是水枪。一旦市场相信你有火箭炮,可能连这火箭炮就都不用真的掏出来了。」最高当局的决心与政策的强度是最有威力的火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