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我们对财经新内阁的期许与提醒

政府不比企业,政府组织的运作也不像学校这么单纯,五位新阁员进到各自的部会,必然会有一段很长的磨合期。图/本报资料照片

内定行政院长卓荣泰于16日宣布财经内阁人事,让人耳目一新,多数是来自业界及学界,新人新政所带来的活力,将对政府日后施政带来新气象,值得期待。

这一份内阁名单来自业界的有国发会主委刘镜清、经济部长郭智辉,而金管会主委彭金隆、数位发展部长黄彦男与国科会主委吴诚文则是来自学界。从他们的资历可知,个个皆是专家,也是一时之选,对于因应当前国内产业发展失衡,稳定供电,推动数位转型,以及健全国内金融市场,都将注入新思维。

不过,政府不比企业,政府组织的运作也不像学校这么单纯,五位新阁员进到各自的部会,必然会有一段很长的磨合期。2000年政党轮替,来自业界的林信义出任经济部长,备受瞩目,他于担任部长一段期间后表示:「经济部业务包山包海,我花了七个月才能对所有业务有深入的了解。」聪明如林信义尚且要花七个月,其余可想而知,在政府部门要把理论化为政策,要把想法变成方案,其不容易,于此可知。

以经济部而言,产业发展、对外贸易向来是业务的重中之重。除此以外,台湾一年四季雨水分布不均,春季抗旱,夏秋两季防洪也是经济部的重头戏。著作权、专利权及商标权的管理,中小企业的协助,油电糖水等国营事业也全是经济部的工作,真可谓包山包海。尤其面对国际局势变迁,产业链重组,地缘政治等风险,部长的压力之大,于此可知。

再以国发会而言,国发会前身为美援会、经合会、经建会,长期以来有小内阁之称,之所以称为小内阁是因为昔日经建会主委都是当过部长之后才出任这一职务,辈份既高,有助于调合部会之间的争议,譬如说经济部基于产业发展主张降税,财政部本于预算稳健反对降税,这时就要由经建会主委出面把两位部长请来协商,让政策不至于停摆。除此以外,每四年要编定经建计划,并进行管考以让政府施政能有秩有序的达成目标。还有,国发会所负责的国发基金,由于拥有台积电股票,每年可获得逾百亿现金股利,如何将资源用以协助新创,又不致于因投资失误而惹争议,也是新任主委不小的挑战。

至于金管会,众所周知,资本市场是经济发展的橱窗,金融监理固然重要,发展创新以强化金融竞争力更加重要,准阁揆期许新任主委彭金隆能整合公私资源,让台湾成为亚洲金融发展中心、亚洲资产管理中心,这诚然是不容易的工作。而数位部、国科会在面对全球瞬息万变的数位竞争环境下,责任尤其大,虽然台湾在去年洛桑管理学院(IMD)的世界数位竞争力排名第九,表现已属不错,但仍不如韩国、新加坡,显示还有许多可以努力的空间。

综上可知,在如今国内外环境下,财经部会首长所面对的国际竞争是大的,既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又兼顾环境保护而实现净零,更是不可能的任务。虽然五位新任阁员的才识及经验无庸置疑,然而,部会是由一个庞大文官体系,复杂的法规条文所组成,每做一件事都有法规参差其间,雄才大略在政府组织运作下,每每为之英雄气短,如何了解部会之间的法规运作,以让为官的抱负得以实现,这恐怕是更大的挑战。

2000年以前的部会首长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因为所有部长都有文官的历练,部务及法规对他们来说,了如指掌,惟如今的部长,多数缺乏这方面的历练,而此次财经内阁尤其是如此,改善的方式就是要多多听取文官的建言,高阶文官通常已历经20多年的训练,对于业务、法规及窒碍难行之处,了然于胸。当年第一位来自民间的经济部长林信义,就是充份信任文官,因此能在施政上取得成就。

于1984~1989年临危受命,出任行政院长的俞国华,曾任财政部长、央行总裁、经建会主委,对文官体系知之甚深,关于用人,他曾说:「我是以其人的器度、德才是否兼备,工作是否适才适所,作为考量的原则。一经任用,即予充份授权,分层负责,而以彼此多作联系协调,发挥团队精神,达到施政的要求。」这一席话于今听来,仍如暮鼓晨钟,值得五位准阁员多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