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台湾拚第二矽谷 只要政府别挡路!
▲亚洲.矽谷计划执行中心执行长龚明鑫认为,台湾在IC 零组件制造上仍有优势,只要台湾愿意对矽谷伸出手,对方也不会忽略台湾。(图/商业周刊提供/总统府)
文/李欣宜
当深圳被封为「亚洲矽谷」、「硬体矽谷」,以色列自称中东矽谷,新加坡也有亚洲小矽谷之称,台湾其实也加入「全球第二矽谷」宝座争夺战。
总统蔡英文选前就提出亚洲矽谷政策,上任后,国发会立刻通过「亚洲.矽谷」方案,提列113亿预算,是政府未来8年最重要的产业经济政策之一。
曾经,深圳是台湾的制造后院,是昔日山寨之王联发科的下游,但深圳近年的创新能力已在国际舞台上发光发热,全球最大通讯设备制造、全球市占第三的手机制造商华为,全球消费级无人机龙头大疆、亚洲市值最高企业腾讯、研发出全球最轻薄的柔性面板的柔宇,都是深圳从山寨往创新转型的成绩单。
深圳人均GDP在2013年超越台湾,财政收入于去年超过台湾,是台湾的1.64倍。而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为4.1%,全球排名第三,高于台湾的3.05%。
重视研发和创新,让苹果和英特尔等国际大厂相继来深圳设研发中心,深圳被外界点名有望成为下一个矽谷,台湾可从深圳的转型经验中学到什么?
乍看之下,深圳的成功是政府执行计划经济引导的结果,事实上,根据高盛高华研究报告指出,深圳可能是「北上广深」4个中国一线城市中,最不「共产党」的一个。
深圳有94%的研发支出来自民营企业,高于全中国平均19个百分点,更是北京的2.5倍。深圳政府的政府支出占深圳GDP的比重也远低于北京和上海。
除早期几家国企色彩较浓的企业,如华大基因和华为,深圳政府有出手支持,近十年崛起的新兴企业,几乎都和政府的关系甚少。大疆副总裁徐华滨说:「我们大疆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和政府的关联很少,至多办活动他们会来挂名。」
自由和放手,其实也是现在台湾新创圈最需要的。立法委员许毓仁本身也是创业家,评论「亚洲.矽谷」时便指出,无论是人才或新创,台湾现在最需要的是别挡路的政府,让新创自由发展,而非扶植。
亚洲.矽谷计划执行中心执行长龚明鑫接受本刊专访时表示,此计划最重要目标是连结矽谷资金和人才,建立有利创新的环境,而非直接把台湾变成另一个矽谷。
龚明鑫点名发展物联网将是台湾机会,台湾优势是精密工业和高品质制造,「中国不是很精准,他们很粗放,我们精准。」
富士康前副总裁程天纵也认为,未来台湾需要加强升级关键零组件的技术,和对岸做出区隔,这将会是台湾和深圳很好的合作模式。
「我们没有把深圳当成敌人,物联网市场越做越大,没人可独占。」龚明鑫认为,在物联网约新台币86兆4千亿元的大饼中,台湾至少可抢下新台币5兆到10兆元的市场。
30年前,许多在美国留学的台湾人,带着矽谷经验回台创立半导体和科技产业,并且和矽谷公司如惠普、微软和英特尔互通有无,养出了如台积电等撑起台湾经济半边天的企业。
台湾的科技业起飞了,但去矽谷的人也变少了,矽谷经验和台湾逐渐产生断裂。深圳崇尚放手和鼓励创新的小政府主义,或是台湾力拚成为矽谷第二时,可学习的地方。
【更多报导 】
前瞻计划花8800亿台币,中国砸9000亿美元》3分钟搞懂「一带一路」,才知道「钱」途在哪
不把人才当人看》业务大将辞职,总经理竟酸:40岁又没男友!一年后,公司大客户跑光
别再说越南落后了好吗?8张照片打脸傲慢台湾人,不说还以为是在台北拍的
我凭什么要帮你!致贱人:别把专业当免费,我苦学多年,不是为了被你凹免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