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 /深入百年车厂 对抗矽谷的神秘基地

▲43国顶尖高手集结:我们像走在开放的校园,穿着短裤、刚运动完的员工迎面而来;这样自由弹性的氛围,比起BMW总部森严、阶层分明,像两个不同世界。(图/商业周刊摄影陈宗怡

文/黄靖萱 摄影/陈宗怡

我们坐上Uber,在没有限速的高速公路狂飙时速160公里,10分钟后,来到看似德国慕尼黑的郊区地带,穿过宁静住宅区道路,没有看见所谓的大门,更没有警卫室,只有不断从我们身边闪过的伪装车,提醒我们应该接近目的地了。车子就在一栋有着玻璃帷幕、名为Africa的建筑前停下。

人才换血:5年内,研发人力一半专攻软体设计

这个占地有3个足球场大,看起来像是校园,用全球5大洲做为建筑物命名的空间,就是BMW今年4月才启用,全球首座传统汽车公司为了研发自动驾驶技术所成立的大型研发中心,成了德国媒体口中的「德国矽谷」。

2016年,也就是BMW成立100周年之际,面对来自科技公司的竞争,负责研发的董事会成员佛勒利希(Klaus Froehlich)就曾说,其现今的任务是保护既有的商业模式,而不是臣服于网路公司,「否则我们最后终将成为如富士康之于苹果这样的公司,只为他们提供金属壳。」因此他们得更积极开发自驾车,并计划五年内将软体程式设计师的研发人力,从20%提升到50%。

这里,正是百年车厂BMW对抗网路公司的秘密基地

距离BMW总部只有15公里左右的研发中心,和总部却像是两个不同世界。一边,象征汽车的旧世界,强调引擎、马力、造车工艺;这一头,员工来自世界43个国家、平均年龄只有34岁,研究着全新的主题,云端、机器学习、AI、资料分析。而且,和严谨保守、流程极长的传统车厂的工作方法也大不同。

组织换血:拆成小团队作战,加速测试上市

「我们把大家聚在一起,你一走动就能找到任何人,而且我们也精简组织,现在比较像敏捷开发(Agile development)的组织,以增加我们研发的速度,」研发出BMW第一辆自驾车、现在负责自驾未来趋势的资深顾问魏塞曼(Dr. Dirk Wisselmann)说。所谓敏捷开发,就是将组织拆分成许多小团队,在短时间内产出可用、但不完美的产品,直接拿去实地测试后,再回头修改的反复循环,以加速产品上市。

当我们走进车库,里头停了5辆被土黄色的膜包成的伪装车,后车厢打开,各种仪器、排线、电脑塞满了车厢,一位工程师正坐在车里拿着笔电工作着。通常,软体开发人员只须走10步路左右,就可以随时上车测试刚写好的程式,而且此处紧邻着高速公路,好处就是能随时上路测试、搜集数据。

9月16日,BMW正式公布了搭载自动驾驶、拥有玫瑰金色调的电动概念车iNEXT。这辆车已搭上有着iNEXT涂装的波音777,先后造访慕尼黑、纽约、旧金山和北京亮相了。而这辆车上的科技,就是来自这个由魏塞曼初创、带领的研发中心。

魏塞曼早在1986年就进入该车厂研发部门工作,戴着无框眼镜的他,外表就像个学者,说话保守稳重,但他其实非常热爱骑重机,热中到去参加比赛。2003年,他进入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部门担任主管,正式开始投入自动驾驶的研发。2006年BMW第1辆在赛道上绕行的全自动驾驶车,就由他带领研发。

即使早在10多年前就有了自动驾驶的初步技术,但魏塞曼坦言,在当时,更讲究驾驶、操控乐趣的BMW,并不想投入太多资源在车道偏离警示或定速等系统。于是,他带着一票和他一样在人工智慧领域的博士,去向高层报告争取。「我们想要证明自动驾驶技术不只能够更安全,也更有驾驶乐趣,甚至能放在赛车里,」魏塞曼回忆。

在自动驾驶领域着墨多年,他很有信心的说,「我们虽不像特斯拉这么早宣布要推出自动驾驶车辆,但接下来,我们很有机会成为第一个真正实现的。」

资料来源:BI Intelligence、Digitimes Research 整理:黄靖萱

【更多报导

费玉清告别演唱会秒杀》从纵横歌坛40年的常青树身上,我们学到的3个人生体悟

新建案一直盖,房子超过30年就想重建?年营业额100亿日圆公司,看台湾86万间空屋的未来

「上市公司财务长」竟是她最不起眼的经历!34年过去,那年班上吊车尾的五专同学

「还差8百,可以凑2万换盘子」周年庆到了!逛街高手教你这6种东西千万不可以买

妇人带着迟缓的女儿,坐在你的高铁位子上,你会叫她起来吗?心理咨商师选择这样做

※精彩全文,详见《商业周刊》1612期。※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