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KTV牛肉面他做的 矽谷工程师变中餐代工王

排骨便当店起家的欣光,靠中央厨房打入连锁餐饮代工体系;今年再投资1.5 亿元建新厂,产能增3 倍,可望创造逾5 亿元营收。(图/商业周刊/摄影程思迪

文/林淑

国内前两大KTV,有5成以上的餐饮出自欣光食品总经理詹金和之手。全台市占第一的红烧牛肉面年销量逾2百万包。另外,其团队生产的料理包在全家便利商店、还有许多中西式餐饮连锁通路,也包办了5成市场。

KTV里吃到的宫保鸡翅、麻辣烫、凤梨虾球、牛肉面,各式各样的中式料理都难不倒他。

詹金和一路从交大控制工程系,赴美取得雪城大学电脑硕士学位,工作经验不是竹科就是矽谷,并进入跨国电子大厂飞利浦当IC设计师。

而同一时间,詹金和的大哥许金顺(从母姓)创办的中一排骨鼎盛时期全台近80家分店,连绿岛金门都有它招牌。当年因小孩对传产没兴趣,不想接班,只好向远在美国的小弟求援。

「回来接班,我挣扎了半年,」詹金和说起来淡然,但看在大学室友仁宝电脑执行副总经理翁宗斌的眼中,要他离开美国矽谷的高科技业,「等于是放弃大好前程,」回台从零开始,接手最传统的餐饮业

救家业,拒走老路》改造工厂产线,惨赔千万

一场口蹄疫,让中一排骨的生意被一夕打趴,工厂产线停摆足足两个月。詹金和发挥工程师性格,说服哥哥向银行贷款3千万元,改造老旧厂房,并重新规画产线流程,决心「砍掉重练」。

为了克服排骨大小不一的问题,他用过去工业设计的理念,打造以光学测量排骨面积的机器,从日本运回台湾。没想到,机器到了实际产线,却因为排骨的骨肉相连处常有凹槽,机器以光学测量时会反黑,反而测量不准,以失败告终。这一堂课,让詹金和缴了上千万元的学费。

大钱不见得就保证能成事,计划赶不上市场变化。当詹金和在制造流程上变革准备再出发,又再迎来一个重创。

转代工,另辟战场》靠一款牛肉面,打进KTV

当时,统一超商推出49元国民便当,拉低便当客单价,分掉上班族客源,加上人力店面租金调涨,加盟店不堪亏损而收摊,让中一排骨的店面版图大幅萎缩七成,再度面临经营危机。

他观察到,现代人常忙到很晚才下班,餐馆早已打烊,认为冷冻调理食品有商机,将自家的中央厨房,转型为餐饮业的后厨房,靠着代工将触角伸进国内KTV、咖啡店简餐供应。

90年代初期,国内两大KTV掀起大战,以餐饮做为吸客招数,各分店都安排了厨师制作餐点,常遇到人员流动率高、品质难以管控的问题。

欣光刚完工的中央厨房,正好提供解方业者决定将最热卖的牛肉面,交由欣光生产,没想到品质稳定度高,又为其省下5成的人事及产制成本,就此一试成主顾,开启双方超过10年的合作。

检测、建资料库》研发设计、预算控管全包

过去还没标准化之前,牛肉面里的肉块,有的细长如小指,有些则太厚,常被客诉,让他下定决心成立研发中心,由实验室检测各式料理,并将组成分析数据化,存放在欣光的资料库里。

「欣光用设备代替人力,代工品质的稳定性优于同业,」钱柜餐饮部经理钮泰瑜说。为了维持产品加热后的稳定度,詹金和将牛肉汤面条分装,并设定牛肉汤、面条的加热时间,让KTV的后台人员操作方便。「连煮好的面条放入汤中,送到客户手上的最后一哩,该预留多少时间,都考虑进去了。」钮泰瑜说。

詹金和靠着工程师的底子,理性务实的解决问题,用新方法在老产业打响新品牌,也让家族企业找到了新出路

【 更多报导 】

一例一休三读通过》一次搞懂最新休假、补薪规定!2017请假攻略大公开

工作40多年,被裁员5次...一个外商人资主管的悲惨境遇:好工作总有一天辞掉你!

30多岁日本青年「烂泥学」:不买贵东西、不赚大钱,让人生更快乐的「不办清单」

谢谢你们,没让我爸爸在走廊上等死...」台大医师:救不了病人,却救了他3个女儿

恭喜!这个星座明年就能摆脱单身!2017年「爱情运」超好的前三名星座是...

※精彩全文,详见《商业周刊》。※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