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见/排队拉面大评比 一风堂、山头火、面屋缘

图、文/远见杂志

什么店午后2点仍大排长龙,让排末端的客人心甘情愿等150分钟?什么餐厅设于百货地下街,晚上8点胆敢告示「因等候人潮汹涌,……暂时停止收客」?哪家店刻意隐身于巷内,只卖一种味道,却成为热门排队店?答案都是拉面

今年4月,SOGO复兴馆引进旭川拉面山头火,开幕一个月,排队热潮丝毫不减。

5月,因节目电视冠军爆红的一风堂,与干杯集团合作,在中山北路开出第一家店,更是台湾拉面市场一大里程碑。

就连稍早开在敦化安和小巷、只有12席的京都拉面面屋缘,也因部落客口碑延烧,用餐时间人潮络绎不绝。

十年前,台北也有一阵拉面热潮,包括玫瑰缘别馆、乐山娘、乐面屋与赤?;2007年后,花月岚面通屋原诚屋)、旺味、山小屋与屯京等相继开幕,也数度引起波澜。

今年,拉面之所以飙风再起,热度前所未有,主要是进驻的拉面店家,都是日本强档连锁名牌,在台知名度高;保证原汁原味外,味型更精细多元。

本期,日本食玩达人林嘉翔与前《苹果日报》美食组长张瑀庭亲自领队,探访今年开幕、话题最高的一风堂、山头火与面屋缘,三种不同风味的拉面。

一风堂 经典白丸元汤面 顺口回甘

传统博多拉面店是男性劳工快速解饥的专属空间,环境油腻欠佳,女性不得其门而入。但出生于福冈的河原成美不信邪,1985年创一风堂,先是独创过滤汤头的方法,接着又改善用餐氛围,放爵士乐,向女性大众敞开大门。

这连串的改良,不但让河原成美成为电视冠军三连霸的拉面王,也让一风堂风靡全日本,甚至带日本拉面走上国际舞台。

博多拉面以熬煮多时、厚重白浊豚骨汤头闻名,却也是许多人望之却步的原因。成原河美改良的「白丸元味」,以猪大骨与猪头骨共熬20小时,汤头浓郁混杂,再运用独门方法留住菁华,过滤掉腥膻肥油。喝起来,顺醇回甘,又带有一丝说不出是苦味还是什么的猪杂香气,持续打转。

只不过,即便改良后的汤质清爽,口味仍略嫌过咸。喜欢喝大骨汤的张瑀庭表示,从第一口到最后一口都是咸,「太沉重了,后段或可压生蒜或洒白芝麻。」林嘉翔则是建议,男性第一碗面先别喝汤,加面后再喝,味道较适中。

博多拉面另一特点是细直面。一风堂的秘制极细面」,嚼劲十足,河原成美曾提到,85%的熟度可尝到面粉麦香口感最好。为此,他还研究水的化学成分组合,完全发挥职人精神。

林嘉翔解释,一风堂的细直面易吸收汤汁,又不会像一般卷面,附着太多而油腻,最宜搭配豚骨汤头。「刚开始,面条的口感偏硬,但吃到后来,面条与汤汁交织,弹韧有劲,薄切叉烧的肥瘦比例,拿捏也很得当,」张瑀庭称赞。

林嘉翔印象中的博多拉面,通常配有清爽解腻的红姜、酸菜或辣豆芽,可惜一风堂没有提供,或需额外付费。而一风堂引进或开发的小菜与副食,如「叉烧小刈包」与「一口酥炸牛舌」,创意十足,但太浓厚,失去平衡作用,还有进步空间。

山头火 特制黄金六两叉烧 软嫩诱人

禁脔」,通常用来比喻不容与别人分享的珍宝,追溯至最早的《晋书》,指的就是有霜降之称的猪颊肉。由于口感肥脆爽美,文豪苏轼也视之为老饕必尝的珍馔;但整头猪只有两小块,又被誉为「黄金六两」。

而「黄金六两」,正是山头火特制拉面的特制叉烧,「油花分布与软嫩度,让人意犹未尽,」张瑀庭说。

山头火的叉烧,普遍特出。一般盐味拉面的厚片叉烧,选用台湾猪五花,肥瘦适中,脂润融口;卤煮过程,没有过分调理,自然入味,连标准严苛的林嘉翔也评道:「有达到日本水准。」

有趣的是,由猪骨、野菜、鳕鱼干等各式材料熬煮而成的汤头,鲜甜咸香,有什锦面的味道,特对台湾人的味。其中,汤中浮有一点去腻用的梅子,独具巧心;辣味噌汤加了麻油,香气层次更显丰富,实为惊喜,也值得一试。

相较之下,山头火的细卷面,就不太来劲。张瑀庭对于他以正常速度食用,面却逐渐糊掉,很是失望。林嘉翔认为,标准的旭川拉面应是白卷面,山头火的拉面,碱水放得多,类似油面的味道也偏重。

此外,山头火菜单上有许多北海道特色餐点品项组合超出一般拉面专门店许多,丰富多样,更像大众食堂。但定食搭配墨鱼饭与煎饺,摆盘凌乱,甭论味道口感,C∕P值(性价比)低。

本次采访用餐,从周间下午2点半开始排队,等待40分钟;用餐、聊天、付钱离开却只花了28分钟,出来还有10多位在排队点餐,足见服务流程之顺、效率之高。

面屋缘 汤头细致面Q弹 风味无穷

有别于来势汹汹的一风堂与山头火,位于敦化安和商圈巷内的面屋缘,门面隐密,可说是非常低调。入内后,长条型的吧台,仅容12席。菜单上,只有沾面或汤面两种选择,一天至多只卖200碗。

来台五年的日籍店长田中隆匡,原是知名日本烘培公司的师傅因缘际会,认识高仓二?集团的老板,遂引进旗下「余香」,讲究「医食同源」,有别于一般拉面。

其中,沾面选用带壳小麦研磨的面条,现煮后立即冰镇30秒,沾裹鱼介豚骨熬煮20小时的温热汤汁,拌着简单的菠菜与苜蓿芽,搭一口份量足达70公克的炙烧梅花叉烧,小麦与柴鱼的香气弥漫齿间;用完面后,剩下的汤汁冲上昆布高汤,滑溜下肚,浓醇却清爽顺口,最后再啜一口普洱与香片特制的凉茶,这满足感,让面屋缘一天营业六小时,也能翻桌16次。

「最惊喜的是面条,我很少吃到用全麦粉做出来的拉面,像是荞麦面,但冰镇后,又比荞麦面好,Q度够,」林嘉翔说。

沾面放冷后,汤汁呈深褐色的浓稠状,满满的胶质,这才知道,吧台前师傅不断以大木杓搅拌的高汤,多费功夫:豚骨与猪脚熬煮20小时,最后加入三种鱼干、三种柴鱼和昆布混煮而成。沾面又比汤面多加了一匙神秘酱汁,据说由香菇、日本两种浓淡酱油调配而成,增添多层次隽永滋味。

「面屋缘的汤头细致,这是一种属于历经风霜与磨练后,成年人才懂得体会的汤头,」张瑀庭说。

一般拉面叉烧用的是五花肉,但面屋缘采用瘦肉比例较高的梅花肉,来自屏东的活菌猪,上桌前炙烧香味扑鼻,张瑀庭很喜欢,搭配浓稠的汤头刚好;林嘉翔则觉得偏柴,炙烧也不健康。

张瑀庭指出,面屋缘的汤头与面条每天现熬现做,整体氛围也是为客人量身订做,跟中央厨房所能给人的感动完全不一样,即便交通不便,品项太少,「但来这边的人,通常懂得什么是好东西。」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6月号;更多文章请上远见杂志网:www.gvm.com.tw】【抢救湿地!参与青少年环境志工行动请上: http://www.gvm.com.tw/event/2012thinktheearth】

►►►更多【远见杂志】好看内容都在《ETtoday新闻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