趴睡头较圆、哭会疝气、胖嘟嘟健康? 阿嬷带孙的11道阴影
文/巫汉盟(阿包医生)首先,我们对于长辈愿意帮忙照顾孩子,一定要心存感激,且感谢的话语,需不时挂在嘴边。因为即使请再昂贵有爱心的专业保母,也无法像阿公阿嬷,那么真心地疼爱我们的孩子。
但两代教养的观念相差二、三十年,加上社会的变迁、生活型态的改变,照顾孩子时多少就会产生摩擦。现代思维和传统观念如何取得共识,就得靠智慧来说服长辈,例如透过「借别人的嘴说自己想说的话」,留些交流的空间。
其实长辈和我们一样都疼爱孩子,只要最终目的是为孩子好,我们说话多绕个圈子,避免和长辈争论才是上策。有时可以利用一个玩笑话、一个善意的谎言,都有可能轻松化解很多冲突。
但对于具强烈传统观念的长辈,跟他们有理说不清的情况下,一种是少抱怨且认命地接受长辈的教养模式;一种是寻求理念相符的外部照顾者,例如保母、托婴中心、或幼儿园,来化解两代教养产生的争执。针对两代容易有歧见的育儿大小事,阿包医生举出较常见的状况,希望能帮助父母与长辈沟通。
S1. 阿嬷说:宝宝除了喝奶还要喝水啦!宝宝并非不能喝水,但对于尚未添加副食品的宝宝,由于母乳或配方奶中有八、九成是水分,因此只要按时喂奶,就不会有水分不足的疑虑,所以不需另外补充水分。
虽说宝宝奶喝够就不需再喝水,但也不用严格到一口水都不能喝,在喝完奶后,可让宝宝喝些水,漱漱口来清洁口腔。但摄取过多的水分,会让正常奶量减少,宝宝获得的营养就不足,还会造成宝宝肾脏的负担啊!
至于开始吃副食品的宝宝,一天总奶量开始减少时,就需开始补充水分。但别忘记平时吃的水果、粥、汤中,就含有水分,切记毋须过于逼迫孩子额外喝许多水。
S2. 阿嬷说:在配方奶中加钙粉、还要煮大骨汤给宝宝喝,这样钙质才会够?从前物资缺乏,配方奶昂贵也不普及,营养成分也不如现在丰富完整,所以很多长辈才有此观念。而家长若想为孩子再补充钙,要先了解钙质的吸收,须透过维生素D的协助,才能够活化运用。若单纯仅补充钙,反而会使宝宝血钙浓度增加,可能增加肾结石的机会。
另外,大骨汤的钙质含量少,不及乳制品的数十分之一,且残留在骨头中的铅及其他重金属,经过熬煮后会释放到汤里,其实对宝宝身体有害无益。
原则上大骨汤偶尔吃没有关系,但不建议当成补充钙质的唯一来源,其他富含钙质的食物,例如小鱼干、起司、黑芝麻等也应多摄取。至于钙粉,阿包医生建议把钱省下来,去买天然的食材比较实在!
S3. 阿嬷说:宝宝养得胖嘟嘟才健康!零食、饮料吃一点也无妨啦!以前的年代,能把宝宝养到白白胖胖不简单,所以宝宝一旦养得好,带出去人见人爱,自然也有面子。但最近研究发现小时候胖,长大后肥胖的机会比其他人来的高。原因就是孩子从小养成易发胖的饮食习惯后,长大后容易继续维持相同饮食模式,以至于长大后持续变胖。
所以宝宝的成长不只看体重,身高和头围也要跟着一起长才行。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养成正确且健康的饮食习惯。长辈让孩子吃零食,喝饮料,认为孩子本来就爱吃甜,殊不知孩子这种习惯其实是被养成的。
面对这种场景,先不要责怪长辈,应该先提醒长辈,零食饮料常是人工合成而非天然,再考量层出不穷的黑心产品,过去用于工业用途的原料,现在居然拿来做食品,对人体的危害当然也更大。孩子还在成长,这些成分若累积在体内,造成慢性中毒甚至影响脑部发育,相信长辈们也不乐见!
而且在饭前让孩子吃零食糖果或喝饮料,会让孩子血糖瞬间上升,等要吃正餐时就没有食欲,这样孩子摄取的营养就不均衡了!我们可以试着在长辈喂孩子吃饼干糖果时,把它们换成较天然的水果干、坚果,或是自己做的甜点;在长辈喂孩子喝饮料时,换成天然的果汁或鼓励喂白开水。如此孩子吃得越健康,大家才越放心!
S4. 阿嬷说:孩子自己吃饭吃太慢,饭菜容易冷掉,也会吃得脏兮兮,直接喂他吃比较快;让孩子坐餐椅太受苦,以前我们都是抱着喂;如果还要追着他吃饭,也是正常的!长辈习惯喂孩子吃饭,即使孩子长大了,也还是期待喂他吃饭,因为长辈认为自己被孩子需要,这样也不会弄脏用餐环境。但孩子学吃饭时吃得七零八落很正常,因为练习的过程中,由于手眼不协调、不擅使用餐具而吃得乱七八糟。但经过每天每餐,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一定会越来越好。
但长辈持续喂食却让孩子失去学习生活自理的能力,孩子自己不需用手吃饭,自然也不会专心吃,吃饭时间可能越拖越长,如果再加上没有坐餐椅的习惯,当然就会上演吃饭追逐战,长辈每喂一口饭都就要追着孩子跑。
若从小就不让孩子感受操作餐具的乐趣,或是压抑他们对食物的好奇,慢慢地吃饭对孩子来说,会是件无趣且倍感压力的事。小孩习惯被喂食后,可能也无法体会真正饥饿的感觉了!
饮食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如果一开始方法不对,就可能造成日后孩子的喂食困难。一旦孩子对「吃饭」失去兴趣,要他吃饭时,他当然跑给你追!但是时间珍贵,应该是用在享受食物的美味,而不是耗费在强迫喂食的追逐上。长辈已经花了大半辈子养育我们这一代,现在应该是含饴弄孙,而不是苦命地伺候家中的金孙。
S5. 阿嬷说:孩子手冰冰,就要加衣服,穿越多才不会着凉!有种冷叫做「阿嬷觉得你冷」!孩子手脚血液循环比大人差,容易受到外界温度影响而降低,但他们的身体温度本就比大人高,若一直加衣服,会让他们流更多的汗,可能使皮肤出现热疹。此外还可能让婴幼儿体温持续上升,造成误判为发烧。
所以请坚持一个原则,大人穿几件衣服,孩子就穿几件!打喷嚏不一定是感冒的征兆,有时温度变化也会造成打喷嚏!
S6. 阿嬷说:早点让宝宝练习如厕,尿布戒得快! 以前的年代纸尿布很贵,长辈为了省钱,希望孩子尽早戒除尿布,这也是无可厚非。但太早强迫孩子自行如厕,可能导致孩子心情焦虑,反而延迟学会自己上厕所的时间,也可能造成憋尿甚至引发后续的泌尿道感染。
目前建议在1岁半到2岁之间开始,但确切什么时候开始,并不有硬性规定,还是取决于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状况,父母和孩子都要做好准备再进行,不需要「呷紧弄破碗」!
S7. 阿嬷说:不能让宝宝哭,越哭越容易疝气吗?宝宝因为不会讲话,唯一能使用的语言就是哭。一旦有生理需求或身体不舒服时,哭是正常反应。
他会因肚子饿而哭,尿布湿而哭、想要吃奶嘴而哭、包巾太热而哭、想睡觉而哭、甚至因肠绞痛而哭…至于宝宝爱不爱哭也跟天生气质有关,高需求宝宝就是需要人陪、喜欢人抱。在满足宝宝一切需求却还再哭时,确认他的状况安全无虞,让他哭一下并无大碍。
至于疝气是因为位于腹股沟的腹膜鞘状突在宝宝出生后没有闭合,当宝宝剧烈哭闹、呕吐或是咳嗽后,腹压增加而迫使内脏掉入腹股沟,甚至阴囊。所以若腹膜鞘状突已闭合,再怎么哭也不会哭到疝气,清楚了解原因就不需如此提心吊胆。
S8. 阿嬷说:趴睡头型比较圆啦!长辈常认为趴睡孩子会睡得比较安稳,头型也会较漂亮。但趴睡相较于仰睡,婴儿猝死风险较高,美国医学会从二十多年前就建议新生儿采取仰睡,以降低猝死机会。
之前在医院,阿包医生也遇过一个案例,三个月大的宝宝病危送进加护病房,询问病史才知道宝宝平时是趴睡,父母还特地买了「婴儿呼吸监控床垫」,但某天趴睡的过程,宝宝突然没了呼吸和心跳,憾事就发生了。
孩子头型虽重要,但即使不完美等头发长齐,也会有所改善;至于仰睡睡不安稳,也还有其他更安全的作法,而不是选择趴睡。最重要是孩子能平安、健康长大,相信长辈知道潜在风险后,也不敢铤而走险。
S9. 阿嬷说:宝宝坐汽车安全座椅会哭很可怜,反正抱一下就到了,不坐没关系啦!根据美国的交通事故统计数据,孩童没坐安全座椅发生车祸的死亡率是乘坐者的八倍,所以若能正确地使用儿童安全椅,可以有效的降低儿童车祸时潜在伤亡率七成以上。
意外总是发生在那一下下的时候,没必要拿孩子的生命开玩笑。所以请坚持让孩子坐安全座椅,宁愿让孩子在座椅上哭,也不愿在发生意外后,换大人欲哭无泪。若孩子在座椅上哭闹,可以透过大人在旁陪伴,以及给予奶嘴、安抚毛毯,喜爱的玩具来舒缓不适感,相信孩子都会爱上安全座椅的!
S10. 阿嬷说:开始会爬的宝宝,坐学步车(螃蟹车)可以让他学习站立、走路,也可以让他体验到处移动的乐趣! 过去的时空背景,孩子会爬后,把他放在学步车上,因为它被认为是很好的「安置场所」,这样父母可以较轻松,除了可以少抱孩子,也不用担心他会乱爬到其他危险的地方。
但美国、加拿大早已不建议使用学步车,是因为孩子乘坐学步车,容易发生摔伤或是夹伤等意外事件。此外研究显示学步车也可能造成孩子O型腿及扁平足的产生,甚至脊椎侧弯。再来学步车的高度和孩子无法配合,也易造成日后孩子习惯踮脚尖走路。
当我们看到孩子被长辈放在学步车上,不需要一个箭步把孩子抱起来,也不需要大发雷霆,应该先告知长辈,坐学步车会有上述的疑虑,建议长辈若要让孩子坐学步车,一次使用时间不宜超过20~30分钟。
此外一定要陪伴在孩子旁边,注意周遭环境是否安全。其实我们要做的,是提供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而不是一味地用学步车限制他的移动空间。因为等孩子会走之后,也无法用学步车圈住他了!
S11. 阿嬷说:发烧很危险,会把孩子的脑袋烧坏!一生病就要赶快吃药!根据统计,不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体温很少超过41℃,若超过这个温度,罹患细菌性脑膜炎或败血症的可能性比较高,需特别警觉。至于脑细胞所能耐受的高温极限,可能必须到41.7℃,细胞蛋白质才会因高温变质,造成不可回复的损伤。
从前烧坏脑袋的说法,常常是因为脑炎或是脑膜炎的关系,造成脑部的损伤。宝宝发烧的原因有许多种,若伴随食欲精神活动力不佳,建议让儿科医师检查,找出原因来对症下药。
至于孩子一生病是否需要马上吃药,端看孩子罹患疾病的种类和严重性。一般来说,引起孩子生病的病菌,绝大多数以病毒为主。而大多数的病毒感染,除了特定病毒,例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或泡疹病毒,有特效药能较快治疗疾病,其余的病毒感染,目前都以症状缓解的药物为主。
所以孩子一生病赶快吃药,倒不一定能缩短病程,只有透适当的休息及营养的补充,才能让孩子赶快好起来。但在孩子症状严重到影响食欲、精神及睡眠时,亲子双方都不须坚持硬撑,服用一些药让孩子可以睡得较好,体力才能较快恢复,且照顾者也才有休息的时间。
★巫汉盟(阿包医生),现任禾馨妇幼诊所儿科主治医师,立志照顾每一个可爱宝宝,看诊时就像是一颗温暖的包子,内馅装满了各式各样的育儿知识。热衷分享宝宝健康及教养的正确观念,希望在育儿路上,陪着爸妈、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文经作者授权转载,原文见「儿科医师陪你养宝包,爸妈育儿没烦恼」部落格。
★更多资讯请上「阿包医生陪你养宝包 - 小儿科巫汉盟医师」粉丝团。
您有妈妈经、爸爸经想大声说吗?《ETtoday东森新闻云》亲子版欢迎您来分享育儿心得,来稿请寄「parenting@ettoday.net.tw」,并请注明「个人简介」。本报保留筛选、修改权限,文章登出不另行通知,不便之处敬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