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的蓝白拖/谁要去台湾?

Chris Fuchs (傅子羽)

朋友聚会,有人迫不及待分享自己刚从义大利西北的渔村小镇Riomaggiore度假回来的消息,强调所有美国旅游书都提到,这是去义大利旅游非到不可的景点。标榜美丽的海岸风景新鲜的鳀鱼, Huffington Post新闻网站在2013年也评价当地为「The Most Beautiful Place in the World」。

我看了一眼她的照片,插嘴道:「其实,我还是觉得台湾东海岸兰屿更漂亮,你们应该去看看。」

他们(都是西方白人)的反应:「谁要去台湾?」

答案很明显是亚洲人。按照中华民国交通部观光局上周报告的统计,民国102年总共有801.6万旅客来台湾,其中713.8万来自于亚洲国家。最多(287.4万)为中国,香港澳门及日本分别118.3万和14.12万。相形之下,只有41.4万美籍旅客(11.1万为观光)、7.26万加拿大籍(3.76万为观光)、以及22.3万欧籍(6.59万为观光)来到台湾。

相对少欧美游客到台湾并非意味着西方人无意探索东亚国家。其实,台湾的邻居即日本和中国都吸引了不少老外去观光(我的这群朋友也已去过日本或中国旅游)。依照这两个国家的观光局统计,在2013年度,到日本总共有79.9万美籍旅客(52.6万为观光)、15.2万加拿大籍 (12.2万为观光)、以及90.4万欧籍(56.3为观光客)。到中国总共有208.53万美籍旅客(97.53万为观光)、68.42万加拿大籍(37.74万为观光)、以及566万欧籍(223.99万为观光)。(南韩相关网站未如此分类统计而没列出。)

这堆数字,不是为了让大家头痛,只是带出一个重点:既然台湾距离中国和日本这么近,为什么老外(喜欢冲浪澳洲人除外)不想从日本或中国东岸再搭几个小时的飞机来台湾观光呢?

有一个原因和台湾给予老外的形象有关。义大利有威尼斯,法国艾菲尔铁塔,中国有长城,日本有东京。对于西方人而言,这些都是在脸书上可以打卡的景点。但台湾呢?

▲▼台湾东海岸、包括兰屿,景色都很美。(图/本报资料照)

今年春季,高雄市长陈菊纽约地铁打广告试着回答此问题。我第一次瞄到车厢里「Welcome to Taiwan Kaohsiung」的广告时,我这一位住过台湾多年的老外变得很兴奋。在纽约市,难得有机会看到任何推广台湾的广告。仔细看了广告后,我猜,对于一般分不清「台湾」或是「泰国」的老外,这一则高雄观光广告大概完全没有意义。台湾媒体当时也点出,不少老外看了广告后搞不清楚里面的「Mayday」(五月天)和「Chen Chu」(陈菊)是谁,更何况「Kaohsiung」到底何处。

陈菊的意图是对的,但少了系统化的策略推广台湾,一直以来使用东一个西一个打广告的方式,最后不会得到什么成果。这样的广告设计或许适用于熟知台湾有五月天乐团、香蕉、芭乐的中国观光客。对一般欧美游客,行销台湾应从一个简单明确的主题思考发展方向

在纽约,自2002年以来, 每年五月底举办一年一度台湾巡礼,给老外介绍台湾基本文化,包括美食、特产、原住民,以及电音三太子表演。我今年刚好因跑新闻的关系去参加,现场除了华人外,也有不少老外。接受我访问的那些老外,他们对活动的第一个反应几乎都是:「没想到台湾人这么亲切!」虽然这种观察非常肤浅,至少这一步引起对方好奇心想更了解台湾。除了纽约,美国有些城市也有举办相似的活动,但这些由非营利机构和台北办事处合作的活动,一旦这些机构的义工失去兴趣而不想再参加这些活动,台湾政府如何在西方国家长期推广台湾观光呢?

也许这一问题对台湾政府不重要吧。去年,台湾观光外汇收入3,696.6亿台币,创历史最高水准。其中,来自于陆客观光外汇收入为1659.3亿,占四成五的观光外汇收入总额。或许,与其花一大笔钱试图吸引欧美旅客搭那么久的飞机来到那么小的岛国,不如继续依赖隔壁的同胞赚轻松钱吧。

如果发展观光业的目的仅是为了赚钱,台湾目前就做得不错。而观光交流文化, 这几年中国游客也让台湾人找寻双方文化相似与不同之处,逐渐增进彼此了解。但是,由东、西方、与本土原住民文化组成多元文化的台湾,在陆客人民币滚滚而来时,同时也在减少其他国际交流的机会。对于北京来说,当然这是好的趋势。研究两岸关系的学者都曾指出,为了将中国和台湾统一起来,北京的第一步骤就是先让两岸经济合作 。

无论政治立场如何,我相信所有的台湾人都希望台湾朝稳定繁荣的方向前进。不过,台湾也需要国际社会的关心。几个月前,NYU法律学教授,同时也曾是总统马英九与前副总统吕秀莲法律学老师孔杰荣接受了我的采访,他针对美国媒体很少报导台湾的现象表示,如果比较多美国人认识台湾,了解这几十年的台湾发展经验是难能可贵的, 之后这可能会影响到台湾的前途。

台湾缺少正式外交关系当然会让国际交流较为困难。不过,间接透过观光还是能让西方人深入认识台湾。无论是英文旅游书Rough Guides或Lonely Planet,都把台湾列为一生必须探访的地方之一。并且,《纽约时报》报导的「52 Places to Go in 2014」,台湾排第十一名。但台湾著名的101、 台北故宫、夜市小吃,毕竟不是义大利,不是法国,不是日本,也不是中国的那些大景点。简单套用别国观光部门传统打广告的模式,是不能自动吸引欧美观光客来看看。 毕竟,对欧美游客安排亚洲行程时,台湾或许就像被徳、义、法环绕的瑞士小国一样。换而言之,欧美游客会认为台湾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人种、食物同质性高。

也许,台湾观光局也认同民间所说的「台湾最美丽的风景是人」,做为主打的具体形象。何不挪用陆客观光外汇收入1659.3亿的一部分创造新鲜的观光主题旅游, 让想到中国和日本的西方人有理由顺道停留台湾2-3天自主欣赏「美丽岛」的美丽?为了体验小镇风情,何不规划更多各大小城镇自行车专用道,与在地人自然互动?而未来至少有更多国外的人认识台湾人的好, 会注意到台湾新闻,并可以为台湾朋友在不同场合代言,增加台湾的国际曝光度。

促进观光业发展是可以让一个国家国际化的关键之一,台湾政府当然很了解这点。但希望下一次「谁要去台湾?」这一问题抛出时,不仅是大陆客会知道答案。

●作者Chris Fuchs (中文名:傅子羽)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硕士。现任纽约市一所高中汉语教师,专业翻译者;长期关注台湾议题,持续为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美国《世界周刊》及台湾《台北时报》等撰写文章。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讨论与声音,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