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撇子/致命ID-人格分裂题材的必看经典电影
图、文/左撇子
致命ID(Identity)是左撇子最喜欢的一部电影之一,是人格分裂、精神分裂必推的电影片单,而且也是猜不到结局、一直令人出乎意料的电影!
男主角是2012的主角约翰库萨克,十个人因为大雨被困在一间Motel中,凶手躲在他们之中杀人,他们之间有着离奇的共同性,到底谁才是凶手?
这一篇文章其实是左撇子之前为相同题材的电影-藏身处(Shelter)写的,虽然那部电影演员精湛,但是因为剧本不够好无法成为代表,所以重新把心理学的讨论内容放到值得推荐的致命ID上。
人格分裂、精神分裂一直都是好莱坞常去用的题材,因为这是可以让演员展现演技的好题材,而且剧情上往往出乎意料之外,成为电影的爆点。甚至可以放到司法电影上,因为我们常常看到很多人犯罪后都用精神问题来脱罪,一般人的我们很难判断的出来,甚至连心理医生也有可能被精湛的演技所骗,到底这个人是不是真的有病,就变成电影悬疑的部份,藏身处主打的就是这个议题,但是最经典的还是让爱德华诺顿一炮而红的「惊悚」。
上面两种人格的图是同一部电影演的喔!
之后这种有人格分裂梗的电影还是会继续推出,所以在看完这篇讨论之后,你会得到一些多重人格的知识,也会知道一些经典代表电影,更重要的,是你不会再被电影蒙在鼓里,一旦人格分裂的表征有出现的话,你就猜得到电影在玩什么花样了!请看下面的讨论。
多重人格多重人格的真实性的确值得研究,因为罪犯可以用演的诠释这样的病征。
多重人格(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或称作解离性人格疾患,定义上是一个人的体内明显存在有两种以上的独立人格,每个人格都拥有独立的记忆、喜好、才能以及个性,甚至彼此之前是有强烈的对照。人格A可能很懦弱,人格B通常就会强势带有攻击性,金凯瑞的电影"一个头两个大"就是这样子的设定。
这样的对立跟多重人格的病因有关,因为多重人格产生的原因通常是精神受上到严重的创伤,人受不了后,就会想办法创造出一个新的人来承受这一切,或是创造出全新的一个人来保护自己。多重人格跟割腕一样,得病的原因不是想死,而是人想活下去。这是人的保护机制,多重人格病患的致病经历,通常来自于性犯罪以及虐待。
性犯罪是最糟糕的犯罪(抱歉带了情绪写这段),这种犯罪除了肉体上的伤害外,更严重的是在精神上的伤害,而且是难以被抹去、治疗的。因为经历性犯罪而产生多重人格的病患有九成女性,除了跟受害者大多是女性外,这也跟从小建立起的价值观有关,女性有着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域,若是在童年到青春期晚期这段期间受到破坏,对价值观的建立或是原有的价值观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若这种性犯罪的加害者是亲人或是犯罪会重复一再出现的状况,会使得受害者无法承受,被迫产生新的人格,让那个人格去承受性侵的过程,产生那个人不是我的错觉。也有可能产生新的人格来安慰受伤的自己,或者是产生具有攻击性的人格做为自己的保护者。
相对于性犯罪,在虐待的案例中就比较常出现男性的案例,不分男女,约八成的人格分裂患者都有被虐待的经历。传记小说"24个比利"这本书的真实人物William Milligan,就是长期受到继父的虐待,才恶化了本身的多重人格,比利的身体藏有着24个人格。(在他的案例,虽然他犯了三项抢劫、三项绑架以及四项强奸罪,最终因为法官采信医生的诊断,获判无罪。)
现在医学对于多重人格的治疗是"整合",透过稳定、唤醒记忆、重整这三个阶段,将多重人格重新回归到一个主人格上。通常这样的过程缓慢,要让病人慢慢地想起那些他所逃避的记忆,慢慢地去接受曾经受过的创伤,这要花上不少时间。
所以电影不会这样子演!
通常电影的方法是利用多重人格患者容易受到暗示、催眠的特征,去设计剧情。如果想要拯救多重人格的患者,可以用假刀子刺副人格,加上丢出名言"你已经死了",就有机会让副人格相信他真的被杀死了,从此消失。
电影也常用一招,用暗示的手法唤醒多重人格者不愿意面对的记忆,来困惑他,再趁机打倒坏人。人魔三部曲中也有用这招,像是红龙中爱德华诺顿在儿子被歹徒挟持时,假借骂儿子其实是模拟出歹徒童年时被虐待的记忆,由于他们所受的伤是心灵远大于肉体,所以一定会被影响到。类似的手法在电影很常出现。(红龙的例子比较像精神分裂,同样创造出人来跟自己讲话的,还有改编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Nash的美丽境界)
如果要唤醒多重人格,也是同样的方法,逼患者再次面对他们不愿意面对的记忆,就可能跑出保护者的角色,阻止别人让主人格受伤。
以上是精神疾病犯罪系列常用到的方式,如果是侦探电影,就会去猜到底这个人是不是真的有多重人格,还是假装有病? 除了刚刚提到的方法,主要是用多重人格特殊的特征去辨别。
行为表现:
行为表现最常用的是惯用手,人格A是右撇子,人格B是左撇子的案例是常有的。如果想要装成多重人格,其实没有必要装成左撇子,而且就算要装也不是简单的事。(不会有明明就是右撇子,笔名故意叫左撇子的啦!) 但是这也有例外,那就是碰到了左右开弓型的人。
其他还有性别、笔迹、抽不抽烟、同性恋异性恋,哑巴、色盲(藏身处有用到这点)、残疾、说话的口气、性情与才能等等。
现实中有一个令人羡慕的案例是一名英国妇人,体内有二十个人格,其中十四个是画家,所以他拥有十四种不同的画风,一个人就能够开集合画展。
认知分类:
另一个特征的话,就要讲到多重人格的分类了,可以分成三种。
第一种是双向的。以认知来说,就是人格A知道人格B的存在,人格B也知道身体内有人格A。他们可能分开出现,也可能一起出现,像是朋友一样一起做事情、讨论、吵架。以记忆来说,可能不同的人格会共享相同的记忆。在电影的话,就是某个角色只有主角才跟他有互动的台词。
第二种是不知道彼此,各自的人格过着各自的生活,这对生活上会造成很大的困恼,因为各个人格只拥有片段的生活以及记忆,很有可能一醒来就身处在莫名的地方,一般电影都会以"失忆症"做为开头,后来才爆点成多重人格。
第三种是单向的,人格A不晓得人格B,但是人格B却知道人格A所有的一切。这种人格类型反而是最多的,主人格不一定知道其他人格的存在,主人格也不一定是最强势的人格,有时候是由副人格在背后控制着一切,这样子的状况在电影中就有更大的空间可表现了。通常这个副人格都会是最后的大魔头。
如果多重人格患者的人格不只两个,也都可以用上述的分类来表示,例如24个比利中的人格列表,就看得出来每个人格都有自己的设定,而且副人格亚瑟会抑制其他人格的出现。
Source from wiki
24个人格威廉·密雷根(比利)(William Stanley Milligan "Billy"),26岁,核心人格 亚瑟(Arthur),27岁,英国人,戴眼镜,第一位发现有其他人格存在的人格。雷根(Ragen),22岁,南斯拉夫人,体重201磅,充满仇恨,有暴力倾向,虎背熊腰,黑发,八字胡,色盲,负责保护其他人格,当危险出现,他会出来解决。亚伦(Allen),18岁,体重165磅,骗子,会打小鼓,是人格中,唯一的右撇子以及唯一会吸烟的人格。多半由他负责和别人交谈。汤姆(Tommy),16岁,逃脱艺术家,有一头乱遭遭的金发,电子专家,会吹萨克斯风。和亚伦的人格很接近。丹尼(Danny),14岁,容易受惊吓,怕陌生人,尤其是男人,身材矮小。大卫(David),8岁,痛苦承受者,充满痛苦的人格,由他来承受其他人格的痛苦。克丽丝汀(Christene),3岁,角落的孩子,聪明的英国小女孩。克里斯朵夫(Christopher),13岁,克丽丝汀的哥哥,会吹口琴。阿达娜(Adalana),19岁,女同性恋者,负责帮忙作家事,会写诗。-----------------------------------------------------下列的人格,都带有反社会情节,因此被亚瑟判为〝惹人厌的人格〞,被亚瑟抑制,不让他们出现。
菲利浦(Philip),20岁,纽约人,暴徒,言语粗暴。 凯文(Kelvin),20岁,企划高手,曾参与抢案 。华特(Walter),22岁,澳洲人,性情古怪,自以为是狩猎专家。 艾浦芳(April),19岁,女流氓,一直在计划如何报复比利的继父,被其他人格认为是疯子。 赛缪尔(Samuel),18岁,流浪的犹太人,唯一相信神的人格。 马克(Mark),16岁,工作狂,若无其他人格命令,就什么事也不会做。 史蒂夫(Steve),21岁,经常骗人,自我,唯一不接受多重人格的诊断结果,认为自己才是真的人格,其他人格都是他创造的。李(Lee),20岁,喜剧演员,爱捉弄别人,让其他人格困扰。杰森(Jason),13岁,压力承受者,暴躁。罗勃(Robert),17岁,梦想家,喜欢幻想。萧恩(Shawn),4岁,天生耳聋,反应迟钝。马丁(Martin),19岁,纽约客,自负傲慢,势利鬼。提摩西(Timothy),15岁,在花店工作,却遇上同性恋老板,因此害怕,退回到自己的世界。最后一个人格称为〈老师〉(The Teacher),是23个人格的融合,教导其他人格知识。
------具备以上的知识后,就可以看破不少的电影啰~~
如果角色常有记忆丧失的状况,或是有幻听,或是有他自己才看得到的朋友等等表征,这种状况就有可能是人格分裂,或是鬼片...
再深究该角色的过往历史,就可能会有电影还没有讲出的恐怖过去。
回说这部致命ID,为什么左撇子认为是最经典的代表片呢?其实这电影是左撇子研究完人格分裂的资料后,想作为测试,看所学是否可用才看的。
发现到上面提的资料完全都映证在电影里面,剧组在这方面的所做的资料都很实在,很有深度。
但是更棒的是,就算你知道这些知识后,你还是猜不透他的剧情走向,谜题依旧在,但是懂这些知识的人去看,故事就更精采!
电影本身就曲折离奇大受好评,作为想要看电影长知识 的观众,更是值得推荐的好片。
以上是关于人格分裂的电影讨论,更多相关于精神疾病的电影,例如「隔离岛」讨论最常出现的精神疾病、「母亲劫」(Mother's day)的孟乔森症候群、「叛狱风云」中提到的社会心理学经典实验等等,请到下面的研究特展看~精神疾病心理学 研究特展 (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