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拆解中国恒大集团债务的风险与机会

工商社论

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中国恒大」面临破产危机,引起全球媒体的关注,中国恒大是全世界囤积土地面积最大的房地产集团,拥有超过一整个台北市的待开发土地,不过负债金额超过3000亿美元,也是全世界负债金额最高的单一企业。恒大的财务危机不是新闻,三年前在香港发行的美元公司债利率就已经超过10%,从2019年底,在北京当局强烈要求下,恒大集团对全国600多个销售中的楼盘祭出「七五折售屋」,以跳楼大拍卖的价格加速回收现金,力图降低负债。

但是恒大全力减债仍然无法挽回颓势,在香港上市的中国恒大股价今年已经跌掉74%(从1月4日的每股14.14港元,跌至上周五的3.62港元),公司总市值剩下480亿港元,相较于超过2.3兆港元的负债,公司股东价值形同归零。此外,信用评等机构Moody's将恒大评级从「Caa1」下调至「Ca」,惠誉也宣布将恒大与子公司天基控股的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从CCC+下调至CC,正式列入违约评级。嗜血的国际媒体纷纷以「中国版的雷曼风暴」来描述恒大破产危机,最近频频发布反中言论的金融大鳄索罗斯,则在《金融时报》撰文提出「恒大违约可能导致中国经济崩溃」的警语。

不过,西方媒体以华尔街的观点来预测恒大破产的冲击,可能忽视了北京当局「防范重大金融风险」的决心。恒大地产、以及横跨汽车、旅游、体育、文娱与金融事业的恒大集团,面临财务危机多年,恒大集团的重整方案,早就放在主管经济金融的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桌上多时,这次恒大在海外交易的股票与债券大跌,正是有关当局启动恒大重组计划的结果。

在香港交易的恒大股票与美元公司债,可能是整个恒大重组计划中受伤最重的外围,但是恒大所持有的土地、国内银行贷款、乃至国内供应链的相关厂商,则是正在进行中的恒大重组计划陆续要保护的对象。大到不能倒的恒大分拆重组已经启动,具体保障恒大往来银行的权益,将恒大集团依据地理与业务拆解成数块,由拆解后的各地方政府、国企与银行接手,确保员工与厂商的工作,并且避免分拆恒大的过程中触发房地产不理性卖压。总结来说,以「确保金融稳定」为最高指导原则的恒大重组计划正在进行,而且大陆官方早已筑好层层防火墙,不会发生索罗斯所说「导致中国经济崩溃」。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至今四十余年的膨胀,原本就存在大量膨胀后的水分,过去因为银行「刚性兑付」的承诺,以及国营企业万年不倒的神话,债务泡沫越积越厚,不过,近几年有关当局积极处理各项金融风险,从地方政府债务危机、P2P互联网借贷风暴、一直到去年爆发北大方正、清华紫光等国家级企业重组,关关难过关关过,在「有秩序违约」的前提下,把各种金融危机的引信逐一拆除。

从2013年底,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创下第一个有官方纪录的地方政府债务违约案起算,中国债务风险的处理已经进入第八年,虽然处理的金额越来越大,涉及的层级越来越高,但是都没有触发连锁性的金融风暴,也没有外界担忧的社会安全危机,如今政府出手处理恒大集团的债务问题,大致也是遵循「稳金融、稳社会」的重大原则,有秩序拆解恒大集团的资产负债。

当然,中国恒大毕竟是全球负债金额最高的企业,拆解与重组到处埋藏了不确定的引信与火药库,最终无可避免的海外债务重组甚至股票下市,也可能冲击国际投资人对中国长期发展的信心;而拆解国内房地产与集团子公司的业务,也必须确保承接的企业有能力逐步消化接手的资产与负债,恒大重组的任务极为艰困,绝非一时三刻可以宣称胜利,未来一段时间当然随时都有触发危机的可能,也考验刘鹤等金融官员的治理能力。

各界更为关心的是,重组恒大对于中国庞大的房地产市场会带来正面还是负面的冲击,在习近平「房住不炒」的政策方向下,中国的房地产政策正在九十度急转弯,2021年至今八个多月,各级政府关于房地产调控的政策累计突破400次,平均每个月有超过50个房地产调控政策,核心特点是「收紧」,包括住建部约谈地产开发商、整顿仲介机构、限制二手房定价与贷款、全面打击学区房等。

北京当局一方面急速冷却房地产市场,另一手又必须推进中国恒大重组,拆解房地产开发商的债务风险,大陆相关讯息又严控得密不透风,海外分析师只能雾里看花。我们认为索罗斯的警语固然刻意夸大,但是大陆房地产转型的前景也绝非一路顺风,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改革当然是全球经济稳定运行的重大变数之一,绝对不可轻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