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全球减碳趋势下 我国产业面临的障碍与风险

工商社论

面对全球减碳趋势,欧盟最快将自2026年起实施碳边境税,后续美国与日本也表态有意跟进,未来我国生产的钢铁、水泥等原物料恐首当其冲,有可能被课税。工商协进会日前召开产业政策委员会时,与会者聚焦「低碳转型」课题,分从全球趋势与国内现况来看,均感忧心忡忡!

为此,工商协进会乃于会后归纳出企业人士之所以焦虑的三大原因,并相应的提出三大建言。于此,不妨逐一检视业界的忧心是否言过其实或仍有不足,以及探讨建言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以期在保有国家竞争力,并能为地球永续贡献心力的同时,让产业界也能获得更多的商机。

首先,面对全球朝低碳转型的趋势,工商协进会指出,国际间的种种措施,包括欧盟、美国,以及日、韩、大陆等,都已相继宣布落实碳中和的承诺,迄今全球更已有超过127国宣示2050年净零排放的目标,可预见必将对以出口为导向的台湾造成巨大冲击。

为化解在这方面所带来的冲击,工商协进会的建言即是应重新检讨国家的能源政策。并指出依照政府的非核家园规划,预计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将可达到20%,其实也就意味着届时台湾仍有八成的发电量需仰赖煤和天然气,如此将对产品的脱碳形成一定障碍。

平议工商协进会的此项建言,的确点出当年设定非核家园的规划案时,其实只是聚焦于让台湾的核能发电能够在2025年走入历史。然而倡议者却没有预料到净零碳排的国际新潮流,可能使台湾陷入虽然落实了非核家园,但却无法如期达到碳中和的新指标。因而,除了要重新检讨国家能源政策之外,治本之道更应该修改「温室气体减量与管理法」所设定于2050年将碳排放量减半,直接改为实现「碳中和」。然而,迄今不只未见执政当局做出回应,主管官署环保署正在推动的温管法修法,也只是在因应碳边境税所可能对台湾带来的冲击之对策而已!

其次,工商协进会指出现行温管法虽订有总量管制及碳交易制度,但却迟未推行。即使环保署已启动修法,打算开征碳费做为管制手段,但姑且不论一旦开征将使能源密集、高碳制程产业首当其冲。业界更担忧的是,如果在台湾征收的碳费未能获国际认可进行扣抵,未来出口产品恐将面临碳关税叠加,以致丧失国际竞争力。

为避免未来台湾的出口产品面临国内、国际双重课税的困境,工商协进会对此的建言即是政府应加速盘点我国产品的碳足迹,尽速启动碳交易制度,并优先采用减量额度能获得国际认可或扣抵的方法。

平议工商协进会的此项建言,能否落实的关键无疑在于我们的环保署是否有此企图心与执行力。对照温管法早已明订可启动碳交易制度,但却迟未推行,先前业者的反弹与抵制,以及环保署的徒法却无以致行的痼疾,如果未能转化,则前景将难以乐观期待了!

至于另外一个引发业界忧虑的,也就是工商协进会指出,不论是碳费、碳交易制度,乃至于祭出用电大户条款,其实都只是减碳的手段,重点应该是能相辅相成,但却可能因为分属不同部会主管,企业界担心反而会产生相互牵制的现象,以致于难收减碳成效。

为了防范于未然,工商协进会因而建议应立即成立具有实权的中央层级因应专责单位,一方面定出国家的基本方针、短中长期减量目标及政策、统筹分配相关资源,另方面则可协调跨部会分工事宜,及督导考核推动成果。

平议此项建言,其实正好反射出业界对于行政体系但知各自为政,却缺乏横向协调整合能力的痼疾。因而倡议成立专责单位,希望能整合资源、统一事权,也就不足为奇。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如果每遇到一个复杂的公共议题,就要循例成立专责单位,除了要面临叠床架屋的质疑,行政组织的不断扩增,也与政府组织再造、简政便民的政策有所悖离!

除此之外,会受到全球减碳浪潮冲击影响的,其实远不止于如工商协进会所代表的大型企业体。而事实上近年来台湾许多大型企业也已经纷纷朝低碳生产,甚至朝整个上下游产业链都必需落实低碳生产的新经营模式转型。反而是数量居绝对多数的中小型企业,业者即使有心减碳,却受限于资源不足或缺乏管道,最后可能沦为真正的「减碳孤儿」。不论是否成立新的专责单位,主管部会总不应该视而不见,任其自生自灭!

没有错,我们欣见包括国际组织及大型企业,近年来总算务实的掀起全球减碳浪潮,但追求环境永续却不应成为弱肉强食的新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