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繁荣市况下的省思 日趋严重的M型化产业结构
科技业的繁荣虽然吸引了大量人才,但传产的低迷及疲软,则可能导致失业率上升或薪资停滞,形成劳动市场两极化。图/本报资料照片
台湾上市柜公司2024年缴出亮眼的成绩单,全年度营收高达44.66兆元(新台币,下同),创下历史新高纪录。然而在此一繁荣的表面下,不只是经营绩效上的几家欢乐几家愁,所反映的产业分化M型现象,更值得深思与正视。
科技业为台股大丰收的代表性产业,凸显的是部分公司持续风光耀眼。在2024年年营收排名前五名的公司中,鸿海、台积电、广达、和硕与纬创,均突破兆元大关,且年增率皆达双位数,合计占上市柜总营收近3成。尤其备受国际投资人瞩目的台积电,合并营收达2.89兆元,年增33.89%,营收与获利皆再创新高。科技股之外,运输、电子通路及金融保险类股的表现亦不俗,年增幅分别为34.87%、31.42%及27.96%,呈现欣欣向荣的好光景。
可与此同时,传统产业却面临严峻的挑战,油电燃气、玻璃陶瓷与钢铁等产业,分别呈现年减6.53%、4.27%与2.22%。更令人忧心的是,以台塑四宝及中钢为代表的传统大厂,营收大幅下滑,获利普遍萎缩,股价几乎腰斩。台塑全年每股税后纯损达0.2元、台塑化为0.62元、台化仅0.06元、南亚为0.42元;中钢前三季更只有0.12元,上述数据,折射的是传统产业在新经济浪潮下,面临着沉重压力与转型的挑战。
科技发展一日千里,自从AI聊天机器人ChatGPT问世以来,全球科技业掀起一股AI热潮,台湾更跃居全球AI最大「军火库」。无论从IC设计、晶圆代工、电源、散热、印刷电路板到伺服器,都具备关键优势。据经济部统计,拥有最先进半导体制造技术的台湾,占全球伺服器代工出货量的83%,其中AI伺服器占比更达9成,成为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辉达(NVIDIA)执行长黄仁勋、特斯拉(Tesla)执行长马斯克等科技大咖,都看好机器人后市发展,下一阶段的机器人产业题材将引领风潮,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以及自主性相关应用,普遍被认为是智慧型机器人的关键技术突破;而台系供应链相关完整,举足轻重,不仅台积电营收有望突破千亿美元,相关厂商营收及获利也持续看好。
然而,相对于高科技产业的热络,传产却显得落寞,近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特别是中国大陆的经济复苏不如预期,需求减少,加上产能过剩,进而杀价竞争。此外,全球净零排放政策推动,也迫使传统产业增加减碳投资,徒增营运成本,削蚀获利。
不可讳言,科技业与传产的发展分化,台湾经济结构也向科技产业倾斜,导致经济对单一产业的依赖性增加,风险提高。最为明显的例子,莫过于地缘政治风险对半导体产业影响与日俱增,科技业的繁荣吸引了大量人才,但传产的低迷及疲软,则可能导致失业率上升或薪资停滞,形成劳动市场两极化,进而影响整体产业供应链韧性,大量的从业人口偏重于特定产业,也削弱了台湾经济的竞争力,其影响实不容小觑。政府应加大对传统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尤其是推广智慧制造与数位化转型,提升传统产业的附加价值,并透过发展多元化的经济结构,降低对单一产业的依赖。
就传统产业本身而言,市场上应积极寻找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及进军欧美的机会,分散出口市场风险,降低对大陆的依赖,结构上更要发展绿色与高附加价值产品,强化内部数位化与创新,导入智慧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综而言之,打造更具韧性与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同时兼顾永续发展与全球竞争力,才能确保台湾就业与经济的长期稳定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