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解除禁团令 恢复两会事务协商

中国时报社论

大陆文化旅游部1月17日表示,将恢复福建、上海居民赴台团队游。消息传出后,「涨」成为两岸观光业即时反应:大陆网路旅游平台的台湾搜索量大涨48%,台湾多支观光餐旅股涨停。这些迹象再次说明,恢复两岸双向观光是人心所向,人民走近走好也是两岸共同心声。

两岸交流 民意支持

陆客来台出现久违的突破,刀光剑影依然若隐如现。大陆国台办发言人虽然「积极支持、乐见其成」,但话锋一转,向台方提出解除禁团令、取消旅游警示,全面恢复两岸客运航线等要求。陆委会回应则是软中带硬,欢迎陆客来台旅游,但绝口不提禁团令,并用「尽速循小两会沟通」打回。很快国台办追加回应称「两岸旅游问题的症结和障碍在民进党当局,不在小两会是否沟通」,口气有些不耐烦了。

事实上,类似脚本早在2年多前已经演过一轮。两岸在疫后复航金马小三通问题上,也面临相似困境。时任阁揆苏贞昌一开始也要求政府对政府协商,但陆方主张小三通只要透过双方业者沟通便能复航。最后,透过蓝营民代在两岸政府之间穿梭、传话,蔡政府不再坚持,金马小三通顺利复航,也为后来陆方率先恢复福建游客赴金马旅游,奠定了基础。

相比小三通复航的一波三折,恢复福建、上海团客来台,则属于陆方操之在己的事务。首先,两岸之间客运往来已经恢复,台湾本岛自2023年9月起也开始接待第三地陆客观光,大陆官方只要在福建、上海两地重启民众办理赴台团签,并允许当地旅行社经营台湾观光,民进党政府没有权力、也没有理由拒绝办理入台证。其次,在习近平与川普友善通话、美中关系暂时渡过「川普2.0危机」的背景下,两岸关系短期内趋于稳定,民间交流不仅获得台湾多数民意支持,也是国际社会乐见。

当大陆去年开放福建游客赴金马观光、去年底藉双城论坛释出恢复陆客团来台风向,直至此次正式由文旅部发表公告,应该是想清楚、下决心了,不可逆地重启两岸双向交流之门。赖政府固然可以坚持小两会协商、以「惩独22条」为由拒绝调降赴陆旅行警示,但这些都不过是政治喊话或立场表达,实质上毫无阻挡陆客来台的能力,否则,既会承受巨大国内压力,也会被扣上「阻挡两岸交流」帽子。

陆客来台不仅是两岸和平避战的标志,也是两岸互信重新积累的起点。大陆以福建、上海两地作为先行开放试点,是希望赖政府能够对台湾旅行社赴陆「禁团令」等限制措施做出调整,进而逐步开放、相向而行。赖政府愿意全面撤销禁团令当然是好事一桩,即便退一步,若坚持「对等」原则,也可部分撤销禁团令,允许国内旅行社经营含福建、上海行程的赴陆团队游。毕竟卓荣泰院长也承认,禁团令实质不存在,既然如此,我方大可以在名义上做出对等动作。

陆客来台 重建互信

不过,两岸情势已经无法与疫情前比拟,双方不可认为,只要沿用5年前处理陆客来台的思维,就可以因应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和挑战。例如,民进党政府与其透过文宣放大登陆风险,对民众打恐惧牌,不如尽责提醒有意登陆的民众,务必要遵守大陆当地法规,尤其是在政治、宗教、社会活动等领域,勿想当然把在台湾习以为常的行为方式带到大陆。同样,大陆民众来台前,陆方也应做好提示,尊重两岸制度差异,避免民间纠纷政治化。

另一方面,两岸应以陆客来台为契机,恢复既有事务性管道,就我方民众在对岸面临紧急状况,建立稳定的通报机制。陆客来台所遵循的《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规定,台旅会、海旅会是各项事务的联系实施的主体,包括处理纠纷和突发事件等。小两会在台海情势最艰难时仍互派人员常驻,两岸应珍惜这份善意,陆客来台恢复后,继续用好小两会机制。随着两岸双向往来增加,《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的讯息通报机制也应不折不扣执行,资讯通报不涉及协商、亦不应涉及政治,两岸民众往来愈安心,愈有利于互信的建立。

两岸应克服困难、彼此谅解,促成首批大陆团客重登宝岛。陆客来台愈多,民间交流愈密,战争可能愈低,两岸和平愈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