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恢复两岸旅游 救观光也是救台湾

中国时报社论

疫情早已过去,当全世界的景点都再度涌现人潮时,台湾的观光却依旧欲振乏力,入出境旅客出现空前大逆差,旅游业者叫苦连天,国际间似乎只有台湾没能走出疫情打击,这全要怪民进党政府意识形态挂帅,压垮民生经济。

平潭首发船 踏出第一步

疫情期间边境管制,多少旅游、餐饮、交通从业人士丢了饭碗。那算天灾,怨不了人,但疫情去年就已解封,各国观光客大举回笼,业者笑呵呵喜迎观光财。唯独台湾不升反减,去年是解封第一年,来台旅客只有648万人次,却有多达1179万人次出国旅游,观光人次逆差高达1.8倍,旅游消费逆差更达到4436亿元,和疫情前2019年的逆差3719亿元相较,足足多亏了717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国家发展委员会宣称今年要将观光产业打造为兆元产业,目标是千万观光客。计划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观光客来台人次反而更为下跌。交通部观光署统计,今年1到5月只有324万人次入境,出境旅客则多达670万人次,入出境人次逆差突破了2倍,和往年同期相较,创下了令台湾观光业灰头土脸的历史新高。

台湾观光惨兮兮,最大的关键,就是缺了陆客这块大市场。马英九总统任内两岸关系良好,曾创下1年400万陆客来台的辉煌纪录;蔡英文上台后两岸关系恶化,但2019年还有180万人次的陆客。民进党政府自疫情开始,就对大陆采取强烈的敌视排斥,阻挡与大陆的各种交流,对赴陆旅游团的禁令出尔反尔,只同意极少数陆客能从第三地来台。虽然在旅游业者的哀求下,政府将禁团令暂时延后,但为反制大陆当局的「惩独」政策,民进党政府又将陆港澳都列为橙色灯号旅游警示,让旅游业者再遭沉重打击。

商总理事长许舒博明白指出,若不开放陆客,就不可能达到千万来客,只是沦为口号。但民进党政府却宁愿让旅游业者喝西北风,也不肯放下藉抗中保台炒作两岸敌意。既然如此,民间索性自力救济。继日前大陆福建开放个人或团体赴马祖旅游后,台湾旅游业者也主动邀请福建平潭「百人团」来台观光,以包船的方式来台,试图以「邀访」的模式,突破政府为两岸观光所设的枷锁。业者希望此申请案送达陆委会后,政府能闭眼放手不加阻挡,让陆客来台能建立新的运作模式。旅行公会全联会理事长萧博仁指出,业者努力促成两岸观光正常交流,这次邀请平潭旅客采包船方式,但我方尚未恢复海峡号客运,希望政府能核准这波首发船,两岸旅游也可借此起步。他并且呼吁,政治归政治,民生经济也要顾。

交流除敌意 为台找出路

中华两岸旅行协会理事长许晋睿认为,大陆曾提出开放顺序为马祖、金门、平潭海峡号复航,目前正照此方向走,业者则在其中「利用所有可能的机会推动」,在官方默许下促成。业界只希望恢复两岸旅游原貌,并无新的需求,盼政府能听到业者的心声。

对于福建省开放居民赴马祖进行不超过15天的旅游,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罗文嘉表示,乐见对岸在开放上「踏出一步」,海基会将在9月正式派员进驻马祖行政协调中心,在第一线提供两岸民众透过小三通往来更便捷的服务。虽然海基会的态度相当正面,但未必等同于民进党政府真的有心解除观光禁令。就赖清德总统上台后的行事观察,他对两岸接触交流相当排斥,观光禁令的少许放松也不过是因为业者反弹激烈,实则他根本无意缓和两岸紧张,陆委会是否同意业者这次的自救方案,正可检验民进党政府对改善两岸关系的诚意。

两岸民众相互的观光交流,是最能促进了解、化解敌意的管道,其意义不只是为观光业者带来获利,更能为两岸营造和平环境,让台湾经济民生在安定中积极发展,为下一代开创更多机会。民进党政府如果不努力为台湾找出路,还继续阻挡陆客所带入的观光活水,生存之路愈走愈窄的,不只是台湾的观光业,更是台湾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