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以台湾为鉴,大陆应恢复青年失业率的发布

大陆自8月起暂停发布青年失业率,消息传出,舆论哗然。图/中新社

大陆国家统计局日前于说明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时表示,自今年8月份开始,全国青年人等分年龄段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将暂停发布,消息传出,舆论哗然,不少报纸标题以「青年失业率盖牌」加以揶揄。

何以暂停发布?统计官员在记者会上有如下说明:「主要原因是,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统计工作需要不断完善,劳动力调查统计也需要进一步健全优化,比如,近年城镇青年人中,在校学生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16~24岁城镇青年有9,600多万人,其中在校学生达到6,500多万人。在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毕业前寻找工作的学生是否应纳入劳动力调查统计,社会各方面有不同的看法,需要进一步研究。再比如,随着居民受教育水平提高,青年人在校学习时间增加,在劳动力调查统计中,对于青年人年龄范围的界定,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上述说明,道出了两个问题,第一是毕业前找工作的学生,该不该计入劳动力。第二,青年失业率究竟该界定在16~24岁或者更广义一些,譬如有些国家、国际组织就界定在15~29岁。

先谈第一个问题,何谓劳动力,依国际劳动统计定义,年满15岁(或16岁),只要有找工作的事实,便属劳动力,找到工作的是就业者,没找到的自然就是失业者,此一标准,举世皆然,因此这些毕业前找工作的学生,仍应纳入劳动力。

第二个问题是年龄,青年是指16~24岁(15~24岁)?或者有别的标准?观察各国及国际组织,并没有一致的标准,OECD常以15~24岁失业率进行跨国青年失业率的比较,惟所发布的青年尼特族统计,却是15~29岁,而欧盟的青年失业率、部分工时及尼特族,经常把青年界定在15~29岁,美国则关注15~24岁。

以台湾而言,劳动部设有「青年劳动统计年报」及「青年劳动统计查询网」,同样也是把青年失业率介定在15~29岁。事实上,15~24岁、15~29岁各有意义,前者可观察甫踏出校园的青年,初次寻职的难易度,后者可以看出平均青年失业实况。从历来统计可得出一个法则,当青年失业只是年龄问题,而非世代问题,并不可怕,这意思是15~24岁的失业率很高,但到了25~29岁就降下来了,到了30~34岁又进一步收歛,这就表示失业率的变化只是年龄问题,不足为虑。回到统计的根本,失业率是为了观察就业市场的变化,若能增加25~29岁这一年龄层的失业率,青年失业率界定在16~29岁,同时公布青年各段年龄的失业率,自然有助于了解真相。

依大陆统计局2021年以来的时间数列可以发现,全体失业率落在4.9~6.1%,今年7月是5.3%,比去年缓和,惟16~24岁这个年龄层的失业率自今年4月以来升逾20%,比去年同期高出2个百分点,至于25~59岁这个年龄层的失业率6月为4.1%,算是疫情以来最低,这说明整体城镇失业情况,没有外界所认知的这么严重。若能把目前两段年龄层的分法(16~24岁、25~59岁)再分细一些,尤其是青年失业率再延伸25~29岁这一段,如此应该可以更完整呈现大陆青年失业的实况。

近年大陆官方统计有很大的进步,常上官网看数据者一定会察觉,过去难以下载的出进口统计,自2020年以来已可轻松下载EXCEL档,此外总体经济月资料、季资料、年资料的查询也日趋完备,甚至总体指标说明会上的问答也如实呈现于网站。这些公开、透明让大陆官方统计公信力逐年提升,惟公信力得之不易,流失却在弹指之间,这次青年失业率暂停发布,从外界反应即可明白,统计公信力已然受创。

台湾早年的政府统计,算是有公信力的,但2000年11月无预警停止公布消费信心调查统计,让多数人开始怀疑政府统计,怀疑是一种情绪,很容易扩散到对所有数据的不信任,更糟的是,随后国民生活指标、房地产景气灯号等重要指标也重蹈复辙,无预警停编,舆论为之哗然,政府统计公信力摇摇欲坠,多少统计官员为此扼腕不已。

此次,大陆官方暂停发布青年失业率,虽已详述原委,惟外界仍认为这是盖牌,嘲讽揶揄,此起彼落,对统计公信力的伤害,可想而知。大陆当局应以台湾2000年以来统计部门一连串失策为前车之鉴,尽速就前述失业率的两项问题,秉持统计中立性,研提改善之道,最好在年底前就恢复青年失业率的发布,惟其如此,统计公信力才得以恢复,国家统计也才可谓真正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