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路上的平安答卷:脱贫成效可持续 乡村振兴有保障

新华网北京10月23日电(王蓓蓓 秦雪璠)贫困这一难题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存在了几千年,自党中央作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部署以来,如今反贫困斗争正在取得举世瞩目的胜利。10月17日,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之际,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明哲荣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而3天前,他刚刚获得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创新创业人物和先进模范人物称号。

面对接踵而至的嘉奖和认可,马明哲说,一家企业,只有把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命运、民族复兴,才能基业长青。

一以贯之,是为企业家的情怀与担当。回望平安32年创业发展成长史,“责任”不仅是与其相生相伴的字眼更是行动——1988年,为探寻中国商业保险解决民生关切而迈出创业第一步,6年后,第一所平安小学落地;从全力抗击2008年南方暴雪到巨资捐助汶川重建;从设立中国平安公益基金到全方位提升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三村工程”,平安始终将企业的社会责任扛在肩头。

20多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回首间,成立32年的中国平安已在家国公益路上默默探索了26年。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号角吹响以来,中国平安更是全力以赴,举集团之力,立足主业生态协同,创新举措,从公益项目和造血式帮扶等可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维度出发,全方位助推社会可持续发展。

践行金融企业担当 点点善心汇成江河

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珍惜所有的感动,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3月1日,来自全国各地的9个孩子,用竖笛吹响了这首《阳光总在风雨后》。他们或站在吉林皑皑雪山前,或站在广西苗寨高处,动情地吹奏起这首爱心赞歌,以孩子们自己的方式为武汉加油,向抗“疫”英雄致敬。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明园慈善基金的受助学生

2007年,马明哲与其家人出资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名下成立明园慈善基金,致力于扶贫帮困、赈灾、关爱妇女儿童以及贫困地区青少年成长、支持文化发展等公益慈善事业,以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竖笛则是明园基金为全国12所明园学校设置的特色音乐课程,它以一根长笛为孩子们打开了音乐和梦想的大门。

而这却也只是平安教育公益的一个缩影,回望平安公益路,对于学生、教育的关爱,已有26年之久。1994年,随着安徽六安第一所平安希望小学的落成,平安希望公益事业亦正式开启。2003年,中国平安又启动了鼓励高校学生进行学术研究的励志计划,17年来累计为5495名大学生颁发1835万元奖学金,鼓励高校学生积极创新进行学术研究。

“教育好一个贫困的孩子,可以彻底挖掉一个家庭的穷根。”2007年起,在马明哲的倡导下,考虑到乡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平安启动了延续至今的平安支教行动,每年组织近千名志愿者到希望小学进行音乐、绘画、体育、英语、文化、心理等课程的志愿支教活动,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养。平安支教启动十年来,累计超过5000名志愿者加入支教队伍,志愿服务时间22万小时,帮助了逾10万学生。

一路走来,平安公益坚守初心,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为推动教育公平,解决城市和乡村教育资源不均衡不断发力,用教育的力量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为迈向乡村振兴铺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

打造“三村工程” 让扶贫开花结果

决胜决胜脱贫攻坚是中国向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在国家“精准扶贫”方略的指引下,从中央到地方,从企业到学校,方方面面都已经行动起来。扶贫最重要的就在于精准,“精准扶贫”就是要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扶贫产业精准、扶贫方式精准、扶贫成效精准。

中国平安以决战脱贫攻坚为行动指针,紧扣“精准”二字,主业生态协同,以民生关切为切入点先后落地一系列脱贫攻坚举措。而这其中,创新理念机制和方式,聚焦重点贫困地区的产业、健康、教育三大根源性致贫问题,所打造的面向村官、村医、村教三个方向的“三村工程”颇具代表性。

产业扶贫方面,平安组织平安旗下多个专业公司紧密协作,打造了综合金融扶贫闭环,通过扶贫保、发债、贷款等多种形式,发放扶贫资金227.84亿元,项目已在全国18省61个县市落地,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7036人,人均增收2500元,项目惠及贫困人口73余万;通过消费扶贫,完成扶贫产品销售2.36亿元。

健康扶贫方面,平安充分利用平安医疗生态圈优势,为贫困地区捐赠医疗设备,升级贫困地区卫生所949所;开展乡村医生培训,培训村医11175人;通过“医行千万里”项目,组织移动健康检测车深入贫困乡村组织体检,免费进行各类脏器疾病和肿瘤常规筛查,先后在17省开展移动健康检测车巡诊554场,覆盖贫困地区人口近9万人次。

教育扶贫方面,截至2018年,已在全国援建114所平安希望小学,对老师进行培训,给品学兼优的学生发放奖学金,每年定期组织志愿者到学校开展志愿服务。2018年“三村工程”升级了原有的希望小学项目,结合科技强国战略,重点推进了“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以弥合城乡科技教育差距,通过捐赠远程教学设备、援建科技素养实验室,累计升级贫困地区小学1054所。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过去三年,中国平安“三村工程”已在全国21个省、自治区落地,共发放扶贫资金265.96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7036人,惠及贫困人口73余万人;援建升级乡村卫生所1210所,培训村医11175名,体检义诊覆盖9万余人;援建升级乡村学校1054所,培训乡村教师14037名,受益学生约30万人。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

脱贫摘帽不是收兵锣而是奋进鼓,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村富起来、美起来决定着脱贫攻坚的质量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贵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未来借鉴精准扶贫经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将推动脱贫摘帽地区走向全面振兴、共同富裕

企业的发展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与社会的发展休戚与共。平安深谙其成长得益于国家富强,得益于社会繁荣,得益于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因此,为助力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实现和美丽乡村建设,平安一直在不断努力。

“平安做扶贫,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把过去比较多的输血式扶贫变成造血式扶贫。造血式扶贫就是通过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真正让当地形成一种内生的驱动力,让他们在达到某些脱贫指标过程中,还要持续增加自己的财富,推动乡村发展,可持续增长的能力,这是我们特别注重的方向。我们在产业扶贫这个方向上,通过在贫困地区对龙头企业免息、免担保的模式增强造血能力,再让他跟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挂钩起来,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龙头企业持续深度合作实现脱贫。”中国平安集团董事会秘书兼品牌总监盛瑞生说。

决战脱贫攻坚行至今日,全面脱贫的目标近在咫尺,此时此刻,当下与未来的“衔接”最为关键的就是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向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

而对此,中国平安早已谋篇布局。一是创新“三村”扶贫理念,以产业扶贫带动发展之根,以健康扶贫筑牢脱贫之基,以教育扶贫打造未来之材。二是创新“三环”扶贫机制,发挥金融+科技优势,在市场化机制下探索出综合金融扶贫闭环,构建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全周期的扶贫模式。三是创新“三保”扶贫方式,立足保险本业,通过“扶贫保”“溯源保”“防贫保”三种保险实施精准扶贫。

2019年,中国平安还正式搭建完成覆盖全集团的可持续发展体系,此外,中国平安一直致力于通过多方合作进行能力建设。盛瑞生表示,中国平安以实现系统的责任投资体系为契机,打造中国金融保险集团责任投资标杆,将我们的可持续性发展模式不断深化、提高,致力于成为民族企业中的可持续发展典范。

事实证明,中国平安一直将追求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集团经营战略的核心,企业追求短期利润的时代已经过去,成熟健康的企业发展要兼顾环境、社会影响以及良好的企业治理。回看中国平安公益路,与家国同频共振始终是其战略的着眼之处,一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协同推进过程中已然成形的平安方案。

饮水思源,心怀感恩,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诠释‘回馈社会、建设国家’的企业使命。”谈及未来,马明哲说,中国平安将全面落实中央‘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的重要指示精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