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业日益成为产业扶贫重要方式和脱贫攻坚重要渠道

人民网北京12月23日电 (记者刘佳)今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文化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情况举行发布会,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负责人单钢新指出,乡村旅游业日益成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方式和脱贫攻坚的重要渠道

单钢新表示,主要从五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坚持规划先行,做好顶层设计。会同国家发改委、扶贫办先后印发了乡村旅游扶贫行动计划、行动方案等多个政策文件。同时积极开展全国旅游规划的公益行动,组织编制了765个旅游扶贫规划,特别是帮助“三区三州”这些深度贫困地区240个重点村,帮他们编规划、明确思路,加强资源开发。通过发展旅游,联通城市和乡村,连接市民和农民,促进城乡互动和协调发展。

第二,推广典型示范,提供发展路径。充分发挥文旅融合优势,这些年来开展创意下乡活动,不断提升乡村的文化内涵。倡导各地融合农区园区景区,融合生产生态生活,通过优化整合乡村资源,来有效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股金、村民变股东,通过开展这种对接帮扶,为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脱贫致富找到了行之可效的方法和路径。

第三,加强品牌建设,扩大市场影响。发展乡村旅游扶贫需要因地制宜,挖掘当地的特色资源,积极打造特色品牌。会同国家发改委推出了全国10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这其中225个都是贫困村,为这些贫困地区培育了一批优质的乡村旅游品牌。特别是今年还推出了全国300条各具特色的能让大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旅游精品路线。比如甘肃的田园诗民俗风情之旅,像山东的亲情沂蒙红色人文之旅等等。还创新推出“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通过组织旅游专列,开展线上线下的推广活动,切实提升了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市场的关注度和影响力。这种活动直接对接市场,直接对接企业,也直接对接客源,能够有效促进旅游消费、带动贫困村的综合效益,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让乡村既成为城里人乡愁的“栖息地”,也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聚宝盆”。

第四,加强资金保障,改善发展环境。这些贫困地区大多是生态资源富集区,要把这些“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优质资源转化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高质量旅游产品,确实需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近年来,会同国家发改委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65亿元,支持了656个“三区三州”的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同时还协调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这些金融机构加大扶贫力度,目前投放贷款将近700亿元,有效改善乡村旅游发展环境,推动了这些贫困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

第五,加强人才培训,提升造血机能。助力脱贫攻坚,乡村人才建设确实尤为重要,在全国设立了5个旅游扶贫培训基地,这些年来,先后办了38期培训班,培训乡村旅游带头人超过8000人次。今年受疫情影响,还专门开设了乡村旅游面对面网上的直播课堂,到现在统计下来,累计在线学习超过了65万人次。通过这些培训,帮助乡村的干部群众开拓视野、更新观念、了解政策、掌握方法,把扶贫扶志结合起来,增强自信,激发内生动力,让农民不离土、不离乡,就近立足一产发展三产,通过乡村旅游变“输血”为“造血”,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探索一条符合市场规律的、可持续脱贫的惠民富民之路。

单钢新表示,旅游扶贫政策体系日益完善,扶贫模式不断丰富,在带动贫困地区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方面都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受到了帮扶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下一步,将继续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