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在村头!河北「就业扶贫车间」让村民化身「产业工人」脱贫
大陆长期推动扶贫政策,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农户状况,实施科学的「精准扶贫」方针。在河北,有些县市设立丝绸、服装、手工艺品等「就业扶贫车间(厂房)」,或是设立「微工厂」,让贫困户能就近从事工作,投入社会劳动力,拓宽增收的渠道。
▲河北省临城县南孟村「扶贫微工厂」中,村民在车间检查服装质量。(图/翻摄自新华网)
以河北安平县为例,当地以特色丝网产业为基础,鼓励丝网企业在村里设置扶贫车间,让贫困户就近从事手工业加工等工作,助力精准脱贫。该县已打造17个类似的扶贫车间,让百余名贫困劳动力有就业机会。
在安平这个扶贫车间中,可以看到一些农民工在库房整理丝绸产品、焊接丝网产品、检测滤芯网、指导数控机床操作等。
▲农民工正在检测滤芯网。(图/翻摄自新华社)
河北巨鹿县也是国家扶贫工作的重点县,在全县291个行政中,有86个贫困村,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达6638户、15404人,这里也设置了就业扶贫车间。县府组织「山核桃加工技术培训班」,让学员在村里的集贸市场附近,就能进行山核桃的加工、销售等一条龙服务。
▲山核桃。(图/翻摄自搜狐网)
其中一名学员陈灵涛因患小儿麻痹症、下肢瘫痪,生活离不开双拐,需依靠父母生活,家庭环境艰困,但自从投入山核桃工艺后,他靠双手制作出花瓶、葫芦、钟表等工艺品,靠此技能「脱贫、摆脱啃老」。
陈灵涛表示,他除了加工之外,还到邻村教技术,不仅把家里的债清完了,「明年将盖起新房子」,也希望能赶快找到对象。
▲▼河北省巨鹿县某村妇女正在村里的加工点整理服装成品(上图),下图则是在家中使用织布机织布。(图/翻摄自新华网)
巨鹿县目前有200多家就业扶贫车间,涉及服装、食品、手工艺品、种植等多个产业,直接带动1800多人就业,其中贫困人口有近千人。
透过「建在村头」的扶贫车间,为广大的贫困户搭建起就业平台,释放农村的人劳动潜能,包括妇女、残疾人和有劳动能力的老人,都能在家门口变身为「产业工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更能增加这些贫困户的收入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