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经济/摆地摊冷宫复活! 中南海角力「牵动」地方管理政策

记者任以芳北京报导

大陆地摊经济是否能全面执行?政策突然大逆转,多家重量级官媒背书,认为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让地方政府陷入两难决定。大陆知名经济学者陈波接受《ETtoday新闻云》访问提出不同建议,他认为「总理李克强的建议被外界过度放大,地摊经济适合在每个城市推行,重点是一定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只要各地执法单位政策明确,一样可以兼顾市容、刺激经济。

▲大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称赞地摊经济。(图/翻摄CCTV Video News Agency)

地摊经济为何复活?大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28日这场中外记者会十分关键。当时针对扶贫相关问题,他提到「西部有个城市,按照当地规范,设置3.6万个流动商贩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依照时间推算,成都率先在三月份试行地摊经济,也让其他城市看到新希望。

今年大陆两会期间也有委员提议松绑地摊商机,适当活络路边经济,加上成都操作成功,相关指令在各地酝酿,都等着看两会最高领导人的风向球。 李克强5月28日公开称赞地摊经济,《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孙国君5月29日特地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修改情况,强调在修改中又补充「合理设定流动摊贩经营场所」,等于给各地执政者一个明确方向。

紧接着李克强6月1日视察山东烟台,再次称赞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的重要来源之一,媒体报导也全部倒向支持,正当外界观望北京下一步将如何开放?政策突然大逆转。

▲大陆央视锐评指出《地摊经济不能一哄而起》 。(图/翻摄 央视)

中共北京市委机关报北京日报》6日率先抵制发布社评《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认为北京是国家首都,要维持该有的形象秩序,不适合发展地摊经济。央视锐评也跟进指出《地摊经济不能一哄而起》,认为摆地摊并非治百病良药,不同城市有不同定位。北京市发出禁止摆摊规定,杠上李克强的点赞,外界分析,广受好评的地摊政策已成为中南海政治角力战?

回顾大陆也曾靠地摊活络经济,最早始于改革开放时期,确实有改善失业潮。后来经济起飞,城市形象被列为考核指标,流动摊商长期被严格控管和约束,部分业者宁可转战经营电商,不愿被城管追着跑。2002年8月22日大陆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因为影响市容、治安等问题,地摊经济被打入冷宫多年,再度被解锁。结果又面临同样老问题,地摊经济该摆在哪里最合适?尤其,好不容易有新市容的北京恐怕很难又回到过去。

▲大陆学者认为,地摊经济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图/龙海市台商提供)

考量拥有特殊政治、国际形象地位的北京,不该有烟火气。外界有声音认为,就算是重要的一线城市,也需要经济与人气,禁止发展地摊经济实在太过武断,不该一刀切。疫情过后,更应该开放宽经济活动,不能管太死,让民众安心出门消费餐饮零售业才得以恢复商机。

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者陈波接受《ETtoday新闻云》访问也表示,「总理李克强建议被外界过度放大,地摊经济确实适合在每个城市推行,重点是一定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以人为本,其他交由市场决定。」依照每个地方属性,采取一城一策一区一策的灵活方式,大家依法办事,禁止假货贩售、不卫生食材,明订清洁费用等规则,管理规范越明确,地摊商机才会繁荣。

▲2020 年大陆政府重要任务,全力拉抬经济、改善失业率。(图/记者任以芳摄)

如今,大陆有6亿人口收入只有1千元人民币,地摊商机被视为生存灵药之一。回想几年前大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概念横空出世时,也难以独撑经济大局。疫情后各地景气萧条、失业率攀升,大陆政府推出新基建、降税、地摊经济、消费券等多项不同体量的政策,全力拉抬经济,能否顺利「保就业」、「保GDP」后续成效可再观望。

延伸阅读:

后疫情经济/这城市有偶像包袱! 门面形象「大逆转」地摊政策

后疫情经济/贴膜BOY、三轮车重出江湖 18线城市地摊「遍地开花!」

后疫情经济/摆地摊冷宫复活! 中南海角力「牵动」地方管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