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賴國慶演說:聽其言和觀其行
赖清德总统今年的国庆演说备受各方关注,因为台湾正站在历史的转捩点上。首先,赖总统上任后,其身上贴的「务实台独工作者」标签,激化了台湾内部的认同危机,而他的少数执政地位,更面临了国会在野多数的掣肘。
其次,美国正值总统大选前夕,民主、共和两党的参选人声势相持不下,选后美国新政府的对华政策,不仅影响中美关系,也会影响两岸关系。
最后,民、共之间缺乏互信,对台用武成为对岸领导人习近平任内解决「台湾问题」可能采取的一个选项。
在上述的时空背景下,赖总统国庆演说诉求的对象,主要还是台湾人民和国际社会。赖以「全民总统」自许,强调「国家利益永远高于政党利益,政党利益永远不能凌驾于人民的利益。」为了摆脱国家认同问题的困扰,赖总统提出「共同信念说」,即在捍卫国家主权的前提下,对国家的称呼采取「包容」的立场。
民主政治的特质是政党政治,为了巩固民进党的执政权力,赖清德在演说中花了很大的篇幅,为台湾各阶层民众画了许多大饼。美国已故众议院议长欧尼尔曾说过:「所有政治都是地方的」。台湾在野党应从内政议题切入,拓展政党良性竞争的空间,争取更多选民支持。
赖总统在对外政策的表述,基本上是配合美国的对华政策。例如,赖提到「强化国防,跟民主国家肩并肩,共同发挥吓阻力量,靠实力确保和平」,这是台湾参与中美战略竞争的部分;赖表示「愿意和中国共同因应气候变迁,防堵传染病,以及维护区域安全」,这是属于中美合作的范畴。
尽管赖总统在演说中重申「希望两岸对等尊严,健康有序对话交流的承诺不变」;但他并不期待对岸会做出正面的回应,因为在对岸眼里,赖并未放弃「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的主张;加上赖剑指联合国二七五八决议案,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无权代表台湾」的说法,民共之间因此没有对话的可能,两岸关系将持续处在外弛内张的状态。
据说国安会秘书长吴钊燮在国庆前夕,曾对各国驻台代表简报声称,赖总统的演说不会「跨越红线」;但对与会者提出政府是否因此改变政策的问题,吴的回应却是不置可否。所谓「听其言和观其行」,赖总统的演说看来「四平八稳」;但不要忘了,前总统陈水扁当年从「四不一没有」到「一边一国论」的转变,不但遭到美国的冷眼相待,也让对岸祭出了《反分裂国家法》。
赖总统庆祝中华民国一一三年生日快乐,把「中华民国」和「台湾」有机结合起来,但他忽略了「中国」这个大屋顶,尤其是其中包含的民族和文化两大元素。民主是赖演说的关键字眼,民主固然突出两岸制度的差异,但国际关系发展经验证明,民主不能提供国家安全的充分保障。
「两大之间难为小」,台湾安全最终还是取决于中美关系的变化。对台湾而言,外交政策和大陆政策两者本是相辅相成,但在民进党执政,两岸关系处在「有读不回」的状况下,对美关系就成为影响台湾生存的「重中之重」。我认为赖总统的演说不会产生「十月惊奇」,但对美国选后的对外政策走向,赖政府仍应有「超前部署」的准备。
(作者为淡江大学荣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