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大学!掀起通识教育改革巨浪
当在线教育的浪潮撞上通识教育改革,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又会给我们何种启示?
通识教育是区别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的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道德、理智、情感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能在毕业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始终保持独立的人格、健康地发展。因此,在高校设置的课程中,通识课程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强调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下,通识教育的价值进一步凸显。
当做好通识教育成为高校“必修课”,创新和改进之路在何方?本文我们特邀在通识教育课程方面做出颇多创新举措的河北大学教务处教学建设科科长董方旭,为我们分享其通识教育改革经验。
1
掀起“以学生为中心”的通识教育改革巨浪
河北大学声势浩大的通识教育改革始于2010年,这一年,学校明确提出了“大教学观”理念,搭建了五大“融通”育人平台,启动修订2010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大力推进“通识教育与个性培育”相融通。2014年,伴随执行2014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的通识教育网络课程建设工作正式拉开序幕。
据介绍,学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两部分:校本通识教育课程和通过专项经费引入的校外通识教育网络课程。关于为何进行这样的通识教育改革,董方旭介绍说:“目前,各高校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要求学生可以‘自由’选课的通识教育课程学分一般为4~10学分。学生之所以选修通识教育课程,多数也是为了获得该模块课程学分,是迫于毕业学分要求所致。
然而,各高校开设的校本通识教育课程多则三五百门,少则数十门,尚都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另外,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授课教师水平也参差不齐,通识教育课程往往被视为‘水课’的重灾区,媒体对此的报道也屡见不鲜。”为了充实通识教育课程资源、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以通识教育网络课程为主导的通识教育改革事项被提上日程。而这也是该校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
“即将迎来百年校庆的河北大学是一所设有95个本科专业的综合性高校,因为学科门类多,学生对通识教育课程的需求广,要想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学校就需要开设足够多、足够好的通识教育课程。因此,我们学校在‘大教学观’理念指导下不断优化管理政策和工作流程,丰富通识教育课程资源,在调动和激励广大教师开设校本通识教育课程的同时,也借助慕课平台大量引进国内外优质通识教育网络课程,为培育学生的通识素养提供多选课、选好课的可能,让学生真正根据兴趣和需要选课,实现真学真受益。”董方旭表示。
自2014年9月启动至今,13个学期以来河北大学累计参与通识教育网络课程的学生人次高达32万次,开课逾2000门。该校的通识教育网络课程建设工作在探索中不断改进。现在,学校对通识教育网络课程管理政策进行了明确,制订了“放开选课限制”“加大课程宣传力度”“加强选课服务和指导”等策略,实施了“增开课程数量”“统一课程学分”“不限选课门数”“调整学分认定方式”“退选不合格课程”“调整学习考核方式”“完善学生学习支持”“拓展学生学习时空”等一系列措施,旨在引导和激励更多学生根据兴趣和需要选修通识教育网络课程。并且,学校还努力将通识教育网络课程的价值发挥到极致,2018年9月开始面向全校教师开放学习通识教育网络课程。
2018年7月,河北大学创新地开展“新生入学前教育”工作,面向2018级全体新生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概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安全教育”“创新思维训练”“大学启示录:如何读大学”等6门通识教育网络课程,将课程学习指南列入“新生入学手册”随“入学通知书”一起发放,并明确要求新生入学报到前完成在线学习和考核。
据数据统计,96%的大一新生完成了课程学习。目前,学校2018、2019、2020级三个年级学生的“新生入学前教育”工作均通过此形式完成,学校希望以此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学业指导等工作的前置和全员覆盖。
2
构筑在线教育教学质量把控机制
大规模开展通识教育网络课程教学,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确保课程教学质量。课程教学质量一方面体现在课程教学质量本身,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学生学习成效方面,而这也是河北大学把控通识教育课程质量的重要工作。
课程管理方面,为了改进教育教学质量、规范课程管理,河北大学于2017年出台了《本科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基本条件、工作流程,同时也明确了课程建设、管理和评估要求。学校每学期均会组织新申报开设通识教育课程的工作,明确新申请开设通识教育课程的内容和授课教师资格要求,并组织专家组对所有新申请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进行论证审核,重点考察新申请开设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定位,强调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突出宜“通”忌“专”。
教学成效监测方面,河北大学实施的是对学生学习成效进行差异化考核的策略。
“通识教育课程旨在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是培养学生‘通’‘博’的课程。河北大学将通识教育网络课程定位也是校本通识教育课程的拓展和补充,因此引进开设的所有通识教育网络课程均采用学分替换方式计入成绩单(最多替换4学分),采用全在线学习和考核,学生完全在线自主学习,不配备校内教师助教,不组织线下考试,注重课程学习过程性评价考核,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权重比例,重‘学’轻‘考’,尽量避免‘一考定终身’问题出现。”董方旭如是说道。
董方旭还具体分享了学校对学生在校学习成效进行考核采取的一些举措,例如,明确了通识教育网络课程的考核要求,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程视频观看、章节测试、在线互动、观看直播互动和网上期末考试,依据学生完成学习环节情况评定课程考核综评成绩。课程考核综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学生视频观看、章节测试、直播互动课等)和“网上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通过增加学生“平时成绩”(过程性评价)的比重(占70%)、降低网上期末考试比重(占30%)的形式,引导学生完成课程视频观看和章节测试,以达到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和目的。另外,通识教育网络课程学习平台还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了课程学习过程监控和管理,例如通过设定每隔几分钟或随机弹窗提问、视频播放必须为当前窗口界面、不回答或不响应则暂停视频播放等策略,尽量避免学生“挂机刷课”等情况发生。
麦可思提供的《河北大学2016届毕业生培养目标达成与职业发展评价报告》数据显示,河北大学2016届毕业四年后对通识教育的满意度(90%)较2015届(88%)有所上升,同时也优于全国“双一流”院校2016届毕业生毕业三年后(85%)的该项指标,且有69%的人认为通识教育丰富了知识面,有57%的人认为通识教育促进了能力提升。
“这些分析数据说明学校大力建设通识教育网络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所付出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基本实现了学校通识教育改革的初心。”董方旭如是说。
经过长期探索而形成的课程准入机制以及学生考核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学校的通识教育网络课程教学成效,也使学校强化通识教育、改进人才培养的初衷得以进一步落实。六年探索让河北大学积累了丰富经验,这样的经验和举措让该校在应对2020年线上教学要求时更为从容。
事实上,2020年疫情发生使在线教学为更多高校所采用,也被更多人所接受。新华网报道称,据统计,疫情期间全国所有普通本科高校全部实施了在线教学,108万教师开出110万门课程,合计1719万门次;参加在线学习的大学生达2259万人,合计35亿人次。麦可思曾对部分高校大学生对在线课程学习的态度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参与答题的学生中,84%表示线上开设的课程与期待基本一致,能够满足学习需求。“直播+录播”是学生最希望教师采用的线上教学形式(51%)。当在线教育成为线下教育之外的另一重要教学形式和必要形式,高校或应思考的当是如何更好地确保在线教学质量。
在此方面,董方旭也与我们分享了学校的做法。“疫情期间,学校在组织校院两级督学参与在线课堂教学评价外,还组织职能处室、教学单位院长书记、教研室主任等人员在线旁听课程教学,及时记录和对在线课程教学质量进行反馈,确保在线课程教学质量‘在线’。”董方旭说。
据介绍,为了保障在线教学质量,学校先后印发了加强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学生教学信息员、学生评教、听课管理等系列文件,实施由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学院评价、学校评价四部分组成的教师课程教学质量“四方”评价。学校每学期均会组织校领导、处级干部、学院领导、督学等深入课堂听课,开展学生网上评教和学生信息员反馈工作,组织教师教学沙龙、专项培训等教研活动,不断改进和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作者 | 麦可思 谌超
本期责编 | 麦可思 谌超
声明:欢迎转载和分享,转载请注明来自“麦可思研究”。获取白名单或建立长期合作请联系编辑部(电话或微信搜索18602824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