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半导体「飙股」很凶!内行曝成长率辗压 一路强到2025

未来IP族群仍将是台股重要主轴。(示意图/达志影像/shutterstock)

从世芯-KY强势登上股王,到智原、神盾相继并购IP厂,都可见IP产业重要性与日俱增。在AI、HPC时代来临、电子产品「智慧化」需求持续成长之下,可预期未来IP族群仍将是台股重要主轴。

在资本市场中,几乎每年都有主流题材带动盘势上攻,二三年在AI题材当道之下,带起相关产业成为市场主流焦点,其中,又以IP/ASIC类股涨势最为彪悍,尤其世芯KY(3661)以强势姿态挤下信骅(5274)成为新一代股王,更是象征着IP产业前景展望备受市场期待。根据历史经验,股王往往代表一种产业趋势,因此预期未来伴随AI应用百花齐放下,IP产业仍将是今年甚至往后数年的主轴。

IP重要性与日俱增

IP股之所以成为近年资本市场主流,原因在于电子产品对于「智慧化」的需求越来越大。回顾半导体的历史进程,专家指出,事实上,过去半导体厂商主要为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模式,也就是一家公司掌握从IC设计到制造和后续封装测试到销售等的所有工作,此模式具备多项优势,如垂直整合使供应链风险更低、管理产品蓝图的能力更佳、制造差异化及相较同业更多元的产品组合等。

然而,虽然一条龙式的运作模式能够有弹性且有效率的掌握产品发展进度与成本,但随着半导体制程越来越复杂,各阶段的技术难度、资本资出也大幅增加,因此公司需要有非常雄厚的资本才能应付如此庞大的支出。而自一九九○年代开始,台积电和联电等专业晶圆代工(Foundry)的出现,带动半导体产业进入专业分工模式,传统IDM公司遂逐渐转向Fab-Lite(轻晶圆厂)甚至Fabless(无晶圆厂)发展,仅剩英特尔(Intel)、三星(Samsung)、德州仪器(TI)、英飞凌(Infineon)等较具规模的国际大厂仍以IDM模式经营。

与此同时,以晶片设计为主要业务的IC设计公司(Design House)也在此阶段逐渐崭露头角,由于免除了前段和后段设备资本支出及产能投资的负担,使IC设计公司能投注更多资源于研发和产品认证,减轻筹资与沉重的折旧成本压力,并降低新创公司或新进者的门槛,也造就了高通(Qualcomm)、辉达(Nvidia)、联发科等科技巨擘的出现。

到了二○一○年代,随着产业对单颗IC功能和性能要求的增加,IC设计工作也开始变得愈来愈复杂,为了让IC设计人员能够专注于研发各家核心优势并且加速IC开发,IP授权便因此兴起。所谓IP,简单来说,指的是一组事前设计好并验证完毕、可重复使用的功能组块,IC设计公司在开发新晶片时若需要加入某项功能,就可以直接向IP设计业者购买授权后使用,而不需要全部从头自行设计。

综上所述,IP的主要目的在于,将复杂的IC设计过程简化,能够有效降低开发难度及开发周期,并提高产品良率与降低成本。法人也指出,一般而言,IP公司的研发成本低于一般设计公司,且IP公司的IP组合较广泛、应用多元,涵盖USB、SerDes、PCIe或DDR等。因此IC设计客户能将研发资源优先分配到新产品,专注于耕耘核心业务并强化其竞争力。

由此,随着科技持续进展,如今AI、电动车、5G、HPC、物联网等应用技术不断更新,不只单一晶片上承载的功能越发复杂,且为了提升晶片性能并降低功耗,半导体制程也持续朝更先进节点迈进;在此趋势下,IC设计难度只会越来越高,都使IP产业的重要程度日益增加。再者,当前科技巨头自研晶片趋势正热,IP的需求量亦同步看涨。

年复合成长率高于整体半导体

根据IBS研究数据指出,全球半导体IP市场将从一八年的四六亿美元成长至二七年的一○一亿美元,年复合成长率为九.一三%,处理器类半导体IP市场预计在二七年达到六二.五五亿美元,年复合成长率十.一五%,整体IP市场年复合成长率已高于半导体市场成长率六至七%。而半导体IP研究机构IPnest报告则预估,到二○二五年,全球半导体IP市场规模将超过一○○亿美元,二一到二六年的年复合成长率为十六.七%。(全文未完)

全文及图表请见《先探投资周刊2284精彩当期内文转载》

《先探投资周刊228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