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公众号被禁言,背后是自媒体不可能抵达的真相

一个简单的权责对应的道理:

不能要求自媒体写出所有细节完全准确的故事,因为自媒体采访社会新闻是违法的。

但是!这话还得打一个补丁:

受到新闻资质的限制没法做采访,不代表可以不做基本的事实核查,不代表可以添油加醋胡编乱造。

用上面两条原则来讨论“贞观”公众号关于独居女生在出租屋离世的文章,是非对错就有了清晰的界线。

8月21日下午,在微信平台搜索“贞观”公众号已经无法找到,账号的菜单栏也消失不见,表明该账号已经被禁言。(别问我为什么知道,我这方面经验太丰富了)

可以肯定,禁言和“贞观”公众号近期发布的“女孩在出租屋去世”文章有关,但是不是因文章内容失实而受到的处罚还不能确定,也有可能单纯是为了降低话题热度。

回到那篇备受关注也饱受质疑的文章来,这两天随着机构媒体的调查和官方的信息披露,有一些客观信息已经得到了更新。

关于女孩自身:

她高考先是考到了北京一所专科学校,后通过自身努力考取专升本,毕业于一所普通本科高校。毕业后,她多次参加公务员、事业编招考,但成绩不太理想,3次都未进入面试环节。

关于女孩不幸离世的原因:

她的家庭是低保户,经济困难是真实存在的,但有一定的收入,家中有一位弟弟在西安科技企业做白领,可以排除因经济困难被动饿死的可能性。

总结下来,这是一位出身贫寒,努力打拼,但学业和求职都经历了较多波折的女孩。她在异乡的出租屋孤独离世,是一桩令人遗憾心痛的悲剧,但因为信息有限,并不好判断她离世的具体原因(主观猜测是不负责且不尊重的),相应地,也不能由此得出一些有社会共性的警醒道理。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

“贞观”公众号基于“有独居女性在出租屋去世”这一真实事件写了一个有诸多细节的,令人动容、扼腕叹息的故事,但其中一些信息因各种原因并不准确。

至于这些不准确的信息是『细节』还是『关键』,是否影响整件事情的定性,是否影响公众对女孩的共情程度,大家有不同的判断都合乎情理。

至于这些不准确的信息是怎么产生的,存在几种可能性:

第一种可能是女孩自己或者家人出于某些原因提供了错误的信息,人之常情,我想大家都可以理解。

第二种可能是文章作者,也就是那位房东在写作过程中出于某种动机对信息进行了加工处理,导致文章中女孩的背景信息与实际不符。考虑到作者的警察身份,贞观团队在核查一些基础信息之后选择相信作者也是很容易想象。如果是这种情况,主要的文责应由作者承担。

第三种可能是文章作者写的是真实情况,但贞观的编辑团队出于某些考虑对信息进行了修改。如果是这种情况,那贞观团队的做法性质就非常恶劣,应该被谴责,也应该被处罚。

基于经验,我个人倾向于相信是第一种可能,也呼吁读者们在真相调查清楚之前用善意去推定原文作者和贞观团队。

在第一种可能,也就是逝者家属提供了不实信息这种情形下,无论原文作者还是贞观团队都是不可能鉴别“谎言”的。挡在他们面前的有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

采访权

根据我国法律和政策,只有具备一级新闻资质的机构里的持证记者才可以合法采访社会新闻,才可以去实地调查、交叉验证,才可以去采访政府机构要求回应。

“贞观”公众号,或者“基本常识”、“建设性意见”公众号,都只能基于公开信息和他人主动提供的信息来写故事、写评论,我们写不了新闻报道。

故事写得有失实,评论写得领导不高兴,最多文章没了,账号没了。一旦我们越过边界开展社会新闻采访业务,那可能会把自己送进去了……

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不能去苛求自媒体发布的“真实故事写作”里每个信息都客观准确。自媒体没有采访权,真的做不到这个程度。

但是要再次强调,没有采访权并不能作为自媒体完全免责的借口:

在撰写类似“女孩在出租屋去世”的真实故事时,作者和编辑有义务在能力范围内尽量核查信息的准确性。方便提供书面证据、影像证据的应该尽量让当事人提供,不方便获得的时候,也应该尝试通过公开信息去核查,基于常理和逻辑去做判断,排除明显不合理的内容,而不是当事人说什么就写什么。

最重要的是,在撰写和编辑的过程中,绝对不可以基于主观想象去添油加醋,绝对不可以为了传播效果而故意篡改事实,这是基本操守问题。

补充说明:上述分析是为了帮读者了解中国新闻管理政策和自媒体工作流程,并不是推断贞观团队存在故意歪曲事实的情况。

一点建设性意见:

新闻在当下社会已经是稀缺产品,并由此导致了很严峻的问题。为了社会的健康发展,请给新闻多一点空间。(我也不知道是说给谁听,权当中元节烧纸许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