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近3年媒宣費挨批 「得標廠商集中度高」

中央政府明年媒体宣传费暴增引发质疑。图为行政院长卓荣泰举行记者会,媒体直播。本报资料照片

民进党政府过去几年执政,被称为「大内宣」的媒体政策及业务宣导预算常遭诟病。立院预算中心针对政府媒宣费报告指出,各机关媒宣费连续三年的得标厂商采限制型招标居多,且「得标厂商集中度甚高」,恐使政府政策及宣传业务未能扩及社会大众,必须检讨适妥性。

明年度中央政府各部会媒宣费总共编列十四亿九二八八万六千元,较今年度增加五点九亿余元。立院预算中心调查近三年媒宣费办理情形,提出四大问题,包括撙节不易落实、执行未尽理想、得标厂商过于集中,以及未能具体衡量宣导效果等。

预算中心报告指出,部分机关媒宣费执行未尽理想,经询问各机关的回复是,部分宣导活动因故停办或取消,或改以较经济方案执行宣导,或依业务实际需要撙节支出,致执行率未如预期,但这些执行率连年偏低的机关,媒宣费预算却未明显减编,甚或增编。

政府机关媒宣费多以限制性招标方式办理,预算中心直指,部分机关得标厂商的集中度有待检讨;依今年度公务预算、特别预算及非营业基金预算的媒宣费合计数排名,依序为卫福部、经济部、劳动部、农业部、教育部、内政部、交通部及客委会;这些机关一一○至一一二年度前十大厂商媒宣费的概况,其中执行金额逾一千万元多为电视业者或行销公司,且连续三年为前十大厂商的家数介于二至六家。

预算中心示警,各媒体业者宣导管道的阅听众群不同,得标厂商倘过于集中,恐使政府政策及业务宣导未能广及于社会大众,建议检讨得标厂商集中度的妥适性。

此外,预算中心也说,部分机关办理媒体政策及业务宣导,所订绩效指标未能具体衡量宣导成效,或宣导平台的政策宣导影片观看次数过低。例如,打击诈欺的宣导以总触及人数为绩效评核指标,很难客观反映民众识诈意识提升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