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一夜间急关水龙头 中小建商快渴死?

为何从今年元月起,各大开发商公会纷纷喊救命,直言「土融18个月的动工期限」条款,恐掀起中小建商倒闭潮?(图/ 远见提供)

政府连推11波打炒房政策,建商的营造成本原已倍增,土融还降至五成、甚至已借不到钱,且须在18个月内动工,否则要收回贷款;加上去年下半年起预售屋急冻,恐引发中小建商倒闭潮。

近两年,政府共祭出11波「打炒房」政策(表1),房价还是惊惊涨;2022年,推案量更创下2.1兆新高纪录。但,为何从今年元月起,各大开发商公会纷纷喊救命,直言「土融18个月的动工期限」条款,恐掀起中小建商倒闭潮?

25个月内,政府连推11波打炒房政策。(图/ 远见提供)

这不过是银行的一项内规,怎么就卷起建筑业的千堆雪?

《平均地权条例》冲击预售市场

起因于2021年12月17日,央行为严打建商养地,促请银行将四大项目纳入授信内规,做为稽核及自行查核重点;金管会也列为对银行的金检要项。其中,最具伤杀力的是,明订借款人预计动工实际所需时间,最长以18个月为原则。

初期,建商并不太在意。一位建设公司董事长刘如兴(化名)说明原委,尽管这两年缺工缺料,美国通膨严峻、猛烈升息,导致全台「土地+营建」成本,每坪上涨10至15万,「但市场买气依旧,投资客并未退场,案子照样推。」

直至2022年3月,内政部抛出《平均地权条例》修正草案,拟禁止预售屋或新建成屋让与或转售第三人时,买方转为观望。但,鉴于九合一选举在即,政府又紧急缩手,「3月关闭的买房群组又在6月当当当响起,互通消息;建商也吃下定心丸,继续推预售案,」一位建筑业主管说出来龙去脉。

房市继续歌舞升平。岂知2022年11月26日,败选的执政党为缓解民怨,将矛头指向高房价。12月21日,立法院内政委员会初审通过《平均地权条例》修正草案。景文科技大学财务金融系副教授章定?坦言,「投资客、建商措手不及,才知道政府是玩真的,今年元月10日更快马加鞭三读通过。」

由于修正案锁定的正是预售屋,从去年3月内政部放出消息后,预售市场就开始降温。一位建商分享实际案例,2022年元月、2月共卖出300户预售屋,3月退了100户,政策暂缓后又慢慢回温,三读通过后,每天成交仅剩1∕10。

修正案对预售市场冲击甚大。信义房屋不动产企研室专案经理曾敬德指出,预售实价揭露资料显示,2022下半年开始反转,5月起连续7个月的件数均跌破7000件,较2021年下半年几乎腰斩(表2),今年法案正式执行后,预售换约将走入历史,转为自用当道的市场。

预售屋市场急冻! 2022年9月开始腰斩。(图/ 远见提供)

预售市场遇冷,代销业首当其冲。正在推的只能继续卖,多数不敢再接新案,甚至有公司裁员,员工转行仲介、改卖中古屋。

刘如兴说,2020年12月8日土地融资(简称土融)降至六成五,2021年12月17日再缩到五成,假设土地总价10亿,一年间自备款从3.5亿变成5亿,资金压力倍增。

筹足自备款后,政府还要求须在18个月内动工,银行每两个月派人到工地巡察,如发现进度落后,将按比例收回贷款,并采阶梯式加码计息,建商财务愈发吃紧。

18个月就像「天条」,新旧建案一体适用。过去旧案到期,都能顺利展延,2021年12月17日后,都得照新内规,重新谈贷款条件,并加列但书。

美国鹰式升息抽走台湾热钱

雪上加霜的是,美国从2022年3月17日开始升息,全年共升息七次、17码,热钱快速抽离台湾,银行存款总余额也跟着缩水。

一位银行行员说,根据《银行法》第72-2条(建筑放款总额之限度)规定,商业银行办理住宅建筑及企业建筑放款之总额,不得超过放款时所收存款总余额及金融债券发售额之和的30%。「热钱转往美国,8月后两岸关系紧张,有钱人又将部分现金汇至海外,存款分母变小,又配合打炒房政策,建筑融资空间当然变更窄。」

上市柜公司董事长王凯文(化名)分享亲身经历。他感叹,才一年时间,土融利率从1.8~2%调到2.8~3.6%,还有人借到4%,利息虽倍增,能贷到钱都要偷笑了,现在是一毛钱都借不到了。

去年底,王凯文找很多家银行谈新建案的土融跟余屋贷款,每家银行都说没有额度,连有权状的余屋贷款都要排队等额度。「我是上市柜公司都受到这种待遇,何况是中小建商,只能跟亲友或同业用较高利息调头寸,却仅是杯水车薪。」

「18个月的动工限期」就像套在建商头上的紧箍咒,导致只有三条路可走,第一条是硬着头皮,在18个月内拿到建造执照(简称建照)动工,但得承担未知的营运风险,最终可能亏损;第二条路是筹资还债,曾有小建商无法如期动工,被银行催促还钱,四处筹钱还清2.5亿贷款,被迫停业、裁员;第三条路就是将案子盘出去或卖土地。

「以前仲介都是介绍素地,近期十几个案子都带建照,应是建商申请到建照,却被18个月动工的条款卡住,没有资金继续烧下去,四处找买主的,」王凯文说。

房市专家何世昌说,去年11月传出新北市树林预售案的建商努力增资后,仍无法渡过难关的憾事,最终宣告解散,将案子盘出去。「这个老板运气不错,好歹有人接手,现在有愈来愈多案子在兜售,有些大建商直接跟仲介说不用再来了,没有接案需求。」

限贷令+18个月限期动工,导致2022的土地交易量大幅缩水。过去多数买地的建商、开发商都要靠融资,现在银行不放贷,后势又不佳,没人敢接、也没钱接盘了。

银行雨天收伞,建商贷款无门

从去年底至今,中小建商达七成的中华民国不动产开发公会全联会,每天都接到求助电话,归纳会员心声:缺工缺料外,2022年起利率变高、存款准备率调升,厂商承受较高利息费用,内忧(营造成本上涨)又外患(买方观望)。尤以18个月动工期限最不合理,以及旧案续借还要溯及既往,甚至借不到钱,财务负担沉重。

一位中型建商说,现在是银行说了算,不仅严选放贷对象,还调高利息,未能按期动工,要收回贷款,并采阶梯式加码计息,中小建商很难讨价还价,转成白话文就是「雨天收伞」。

银行到底有没有抽银根?用数据说话。

依照《银行法》72-2条规定,银行办理房贷、建筑贷款总额上限是30%,多数以28%为警戒线,2022年上半年,每月约近十家占比超过28%,6月有四家逾29%。

2022下半年,银行积极配合抽回不动产资金,成效斐然。根据金管会2022年12月底的统计显示,仅三家超过28%,连五个月均无银行超过29%;不动产放款比率更连续六个月下降至26.58%,创35个月以来的新低,放款额度都空出来了。

中华民国不动产开发公会全联会秘书长于俊明说,建商已受升息、缺工缺料等成本增加冲击,且市场已向下修正,政府却在未通盘了解、也没有跟业界沟通下,推出各种管制政策,严重危及业者生存。

连不在限贷令范围内的都更、危老都受波及,现在土建融能贷到五成就不错了。「都更、危老整合期非常长,要挨家挨户说服,业者还要自备五成资金,无利可图、风险又高,谁还会想做,」于俊明说。

经业界数次陈情后,2月8日政府同意金融机构可依授信内规及建案规模等情形,核实评估借款人预计动工实际所需时间,除有「不可归责」借款人因素外,包括受疫情等因素影响而发生缺工、缺料等情形,以致影响动工时程;或因建案特性不同,如建案规模、建筑法规规范要件差异等因素,导致影响公务机关审照时程较长者,可不受18个月内动工的限制。

打房抓错重点,恐全民皆输

政策看似松绑,业界却不领情。中华民国不动产开发公会全联会理事长杨玉全表示,真正关键在18个月的动工期限,以及有业者借不到钱,这些魔咒没有解除,中小建商命在旦危。

他进一步说,官员抓错重点,「考量不可归责因素」是空话。银行在「高度监理」压力下如何认定,业者不敢有太多期待。建议合理动工期限应放宽至30个月、取消回存建融自备款的新制,以及暂缓执行《平均地权条例》修正案。

房地产被喻为火车头产业,如何平稳房价又不失去经济动能,是执政者的考验。

「打炒房跟健全房市是一体两面,打过头将产业掐死,影响的不只百万从业人口,也会冲击整体经济发展;房价崩落,国民的财富肯定缩水。政府应周全考量,而非只为打炒房而打炒房,全民恐要付出无法弥补的代价,」王凯文呼吁。

国立清华大学计量财务金融系兼任教授、安富金融工程研究中心执行长马瑞辰坦言,政府严格稽查、重罚红单,禁止预售屋转让等政策已一定程度打到投机客痛点,但18个月的动工期限,也确实让需要融资的建商压力爆棚。如不根本解决源头的土地供给、调降原物料成本及缺工问题,每次打炒房都会打错对象,徒劳无功。

房产专家何世昌说,建筑业迎来最严峻考验,关键就在央行于一夜间,促请银行用内规,关掉水龙头,没有资金活水,中小建商借钱卡关,恐会有人渴死而倒闭。只要有人撑不下去,第一个倒下,就会引发难以挽救的骨牌效应。

本文作者:彭杏珠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3月号441期》)

《远见杂志3月号4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