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正確」系列專題:性感女角 vs.女性主義,遊戲圈裡的文化戰爭?
主持/编辑七号、黄哲翰
撰文/黄哲翰
近年来全球各地政经社会的内部紧张关系屡屡投射到艺术表现上,「文化战争」的战场此起彼落、越演越烈,无论是巴黎奥运开幕式的多元性别呈现、或是影视作品如迪士尼真人版《小美人鱼》由非裔演员出饰女主角等,都一次次引爆各方激情参战的口水大乱斗。
但相较于上述影视与剧场等领域的案例,发生在电子游戏(video game)圈里的这种文化战争,其频繁与激烈的程度恐怕已超乎许多圈外人的想像:
随着越来越多大型游戏开发商在设计角色和叙事时,将有色族裔与性少数的代表性提升为核心概念,许多3A大作因而接连不断地被玩家社群指认为刻意「政确」(即「政治正确」简称),甚至进而起底如Sweet Baby Inc.这样立场基进且备受争议的「叙事顾问公司」在业界纷纷追求DEI指标的风气下参与各种「被政确」的大制作。
种种事件都让近年「政确雷达」敏感度已不断升高的玩家社群笼罩在怀疑论、甚至阴谋论的氛围下,对游戏内容的动静风声鹤唳剑拔弩张,每当有大作发表,「玩家社群vs,游戏开发团队」、「游戏直播网红vs.游戏媒体编辑与评论KOL」的激烈壕沟拉锯战便几乎成为定番戏码。
在游戏圈的文化战争中,玩家社群及为其代言的游戏网红屡屡非难开发者不顾游戏性与美感而强行政确说教,并怒控游戏媒体编辑与评论KOL等「文化菁英」偏袒政确符码,反倒频频剑指玩家来说教、不再客观地评论游戏。反之,游戏媒体编辑与评论KOL则批判玩家社群以游戏性为名来表达歧视之实,乃至于概括地责难「异男玩家主流文化」的「男性凝视」、「厌女反同」与「种族主义」。
今年上半,游戏圈台面上「反政确」与「政确」这交战两造又围绕在PS5的独占大作、以韩系美胸丰臀的女角与各种打擦边球的性感服装为最大卖点的《剑星》,拉开了一波让玩家社群热烈欢呼、令游戏编辑与评论KOL摇头发指之「反政确之逆袭」的高峰。《剑星》战场的余震至今未止,紧接着《刺客信条:暗影者》又因宣称要「填补史实空白」的法国开发商以非裔黑人武士作为日本战国时代游戏的主角而大炎上,文化战争的两造据此另辟战线、再度擂鼓动员。
在遍地着火的战线之间,论战双方与围观网民四处赶场打卡、站队表态之余,舆论却难以平心静气地去理解游戏界之「文化战争」的原因与意义。
本期的《转角游乐器》便要透过长镜头的角度、以系列空前连续四集(EP15~EP18)的专题式篇幅,来仔细讨论游戏界如火如荼的文化战争,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与复杂的冲突难题。
※EP15 政确吧!从《剑星》事件谈「游戏玩家与游戏评论的对立」
本集以先前「剑星事件」为话题,细谈各方争议的来龙去脉之外,也聊到在一系列游戏「政确」争议的背后,近年来玩家社群与游戏媒体/评论严重对立的现象。据此我们讨论了2000年代以降,伴随着游戏主流化而出现的一系列文化转变,并回溯到影响深远的、2014年的美国「玩家门事件」(GamerGate)。
※EP16 政确吧!美国「玩家门事件」游戏社群两极化,谁才是「真 Gamer」?
接续上集,进一步细谈「玩家门事件」的始末,仔细分析原本声音多元交杂的美国宅社群如何因玩家门事件而转变,最后形成「政确/SJW」vs.「反政确/Gamer」的二元对立。这样二元对立的思考框架至今仍主导了游戏圈内的文化战争、并正迅速从欧美蔓延到中文圈。
※EP17 解脱吧!游戏「政治正确」的概念史,女性主义如何对话? ft.乔瑟芬
近期上线
本集邀请了喜欢旁听游戏文化的女性主义者乔瑟芬作为来宾,与两位身为异男玩家的主持人一起讨论。我们先是共同回顾「政治正确」在美国的概念发展史、以厘清中文圈对它的运用。接着三人就以女性主义游戏评论者Anita Sarkeesian针对不同游戏作品中的女性呈现的批评为例,共同讨论其「男性凝视」、「物化女性」、「助长施暴女性」等论断是否恰当贴切。
※EP18 To Be 吧!《尼尔:自动人形》性感有错吗?凝视的界线与对话 ft.乔瑟芬
近期上线
接续前集「游戏中的女性呈现」之话题,两位主持人各自从玩家角度分析自己所喜欢的经典女角如《尼尔:自动人形》的2B、《快打旋风6》的玛丽莎之人设逻辑与魅力所在,并与女性主义者乔瑟芬一起探讨其中所涉及之女性呈现的复杂议题。
老实说,此次专题对主持人七号与哲翰、以及与谈人乔瑟芬而言,都是非常麻烦的一题,需要耗费大量的篇幅来交代、分辨、细谈。但在处处沸腾炎上的文化战争里,我们欠缺的恰恰是这种投入大量时间来反复斟酌的奢侈余裕。
尽管如此,连续四集、近六小时的节目长度,我们还是无法把所有原本规划想谈、该谈的话题点都纳入。例如「叙事顾问公司」Sweet Baby Inc.的争议问题、以及对不同游戏大厂之「多元性」策略的比较与商榷等,都因节目时长爆表而不得不做出取舍。此外,无论作为gamer、或是作为女性主义者,我们都有自己的角度和原则,但同时也都必须坦承,在走出抽象的立场堡垒、认真面对议题涉及的复杂事实时,我们各自都还有一些待决的疑惑。
此次专题里的对话,算是一种借由对话来彼此沉淀、相互厘清疑惑的尝试。我们相信,这个时代的文化战争越是剑拔弩张,公共讨论就越需要这样的尝试空间。
另外,我们还将这四集podcast的主题写成四篇专栏文章,它们并不只是podcast内容的摘要叙述。为了兼顾翔实性与可读性,我们将内容重新组织过,并额外补充不少在podcast中没有论及的细节,承载了更高的资讯密度。除了方便听友们回查之外,也可供独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