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宗龙新作《波》本周首演 AI与真人飙舞
云门舞集艺术总监郑宗龙新作《波》本周登场。(李佳晔摄,云门舞集提供/李欣恬台北传真)
结合舞蹈和AI元素,云门舞集艺术总监郑宗龙新作《波》,和日本新媒体艺术家真锅大度(Daito MANABE)合作,舞者的身体、声音、神经与程式和LED影像相互交织,高速传递舞蹈能量,关于AI的部分,郑宗龙则是保密到家,他表示期待观众进剧场找线索。
在今年六月底,郑宗龙开始《波》的密集排练,他常常对舞者提问:「我们能不能试着打破身体的惯性运动?」舞者们从年初陈达和李泰祥的音乐,跳到真锅大度读取身体数据作为创作基础的电音节奏,身体已经历过数十年的转变,郑宗龙表示,「云门的训练一直在我和舞者的身上,那种『动』的方式,已经刻在我们骨子里。」但在开始创作《波》时,「我给我自己和舞者出考卷,有没有可以被打破的可能性?」
创作《波》的过程充满了各种实验,郑宗龙形容它就像是将身体通上电流一样,「通常人体在接触电流时,肌肉会瞬间紧缩并反弹。在这次的创作过程中,有许多类似的电流,甚至是乱流在我和舞者之间。」同时,对于真锅大度来说,《波》是他少数制作超过十位舞者的作品,为此他数度来台工作,在实验中摸索不同可能。
真锅大度与团队使用了各种工具,如肌电感应器和摄影机,来检测舞者大量的身体数据,将舞者大脑和肢体之间的讯号拆解,然后透过人工智慧AI生成影像和动作,同时也应用在他为这个舞作创作的音乐中。在这次的《波》里,AI并非仅局限于舞蹈,而是成为了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乐、影像都与AI对话,舞者的动心起念创造出前所未见的风景。
此外,《波》也延续了郑宗龙的作品《毛月亮》,再度将LED萤幕搬上舞台。LED在《波》里更变成了虚拟的实验室,延伸舞台的无限空间,和舞蹈动作产生融合又对立的存在。郑宗龙表示,「LED萤幕就像是我们的画布,而数据则是我们的颜料。舞者的动作、肢体数据、影像、声音讯号都被转化成一道道波,相连台上台下,串起不同空间。」肉眼看不见的「波」动,将带着观众跨越真实虚拟的分界,形成《波》的多重宇宙。
云门舞者长期以来融合了东西方舞蹈和武术的训练,塑造出了独特的身体语汇。近三年来更加入了街舞Popping技巧训练和「拆身体」技巧,不断探索如何运用舞者的肌肉群。经过《十三声》、《霞》、《定光》和《毛月亮》等作品,郑宗龙尝试在《波》以一种更为纯粹的肢体表达,探求观众与生俱来的共感能力。
郑宗龙表示,《波》不再把故事情节放在焦点位置,透过人体与AI的双向逻辑,撷取双方动作的动机,让AI与人类相互学习,激荡出全新肢体语汇。郑宗龙透过无从预料的组合及编排方式,重视能量、振动频率等在舞台空间的移动。
郑宗龙表示,「与其说是AI编舞,更多是我看到不同动态和动能,提供我在编排上的可能性。也因为这些改变,会给观众带来非常不一样的感受。」尽管这样的编舞方式令他感到不安,但也因为充满未知而具挑战,「我期许自己能够掌握这美丽又复杂的力量,并将它传递给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