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声/艋舺孩子郑宗龙用舞作为妈妈擦去童年的眼泪

郑宗龙从小在万华街头长大,幼时记忆成为他创作《十三声》的重要养分。(图/记者李毓康摄)

记者颜赛芬台北报导

云门2艺术总监郑宗龙与音乐林强30日在三创数位生活园区展开对谈,由《ETtoday东森新闻云》独家线上直播。郑宗龙感性地聊到妈妈,「我只要跟我的母亲聊到童年她就会开始掉眼泪,国小没有毕业就是因为缴不出学费被赶回家,所以她说『你要加油、不要让人家看不起』。一直在想为了不让妈妈掉眼泪,我可以做些什么。《十三声》某方面也是在做这个。」

郑宗龙从小就生活在万华街头,小小年纪就在路边拖鞋,「爸爸说,最好的教室在街头。我的寒暑假都过得非常开心,会玩警察抓小偷,是真的警察,抓的是摊贩。那时候我知道要怎么钻小巷子跑得最快。」

这段记忆成为创作的养分,融在《十三声》里。「在那个尿涕路边长大的孩子,整个街上都是这样的人,为了生存他们把声音喊出来,为了生存身体才会有那种姿态,这个作品想要表达的就是这个吧!」

当他开始创作,郑妈妈提到以前在万华街头有个一人剧团,声音变男变女,忽老忽少,「只要这个人来,大家就会说『十三声来了!』」郑宗龙灵光一闪,决定新舞作就借用这位传奇街头艺人名字来象征万华街头的生命力。▼林强和郑宗龙分开创作音乐和舞作,合起来的时候竟然非常搭。(图/记者李毓康摄)

然而,郑宗龙在创作时不断的向自己提问,例如有一段演出是想借由舞者的声音跟肢体重现小时候在艋舺摆地摊各个摊贩叫卖的声音,「第一次排的时候,舞者在台上大吼大叫,我看完脸都红了,有一种羞耻感,如果它发生在捷运里会很丢脸,我很想把这段拿掉。当下我感觉到自己对美学有一种高低的标准庙堂里的神像都是翘脚,但是我们人在外面不能这样坐,会被骂、觉得『不美』。」

创作伙伴何佳兴的一席话解开了郑宗龙的结,他说,「以前的人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到山上一棵树大吼大叫,这棵树就是这个人的心理医生。」林强也提到侯孝贤导演曾说过,「文化到最深处其实完全都是一样的。」终于解开郑宗龙心中的结,这段表演得以继续保留在舞作中,让人能意会当年万华喧哗街头。

讲座中郑宗龙大方开放地分享《十三声》的创作理念分享,有兴趣了解更多的读者可以到《ETtoday东森新闻云》独家转播网址观看完整片段(点此观看)。《十三声》为两厅院TIFA艺术节巨献,今年3月11日起将在国家戏剧院演出,并从台北出发,再到台中嘉义高雄等地巡回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