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生活/家有情绪爆炸小暴龙!怎么办?

图、文/育儿生活

需求未获满足宝宝为什么会在生气时出现打头、用头撞地板等自伤行为,或是用力摔玩具、摔椅子等搞破坏行为呢?有时还会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甚至搥打身旁父母,为什么就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以较温和的方式来表达,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压力呢?

台大医院竹东分院精神科主任苏泓洸表示,虽然这样的行为和孩子的先天气质也有关系,不过主要原因是当孩子有需求,而身旁的大人无法满足他时,就可能会使用这样的方式来作为一种达成目的策略。特别是当大人一开始给孩子的规范限制较为宽松或不稳定时,孩子可能会因为抓不到准则(在什么状况下、以什么方式来要求父母会有用),而出现较多这类的行为。

是故意还是无心?在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之前,评估孩子的能力是很重要的。有时孩子并非有意犯错,只是心智发展尚未成熟,这时父母无可厚非地必须给予更多的支持与包容;相对地,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孩子来说,很可能就是「知法犯法」,故意拿翘,这种情况下必须提供适当的教育,才能让孩子往正确的方向成长茁壮。苏泓洸主任指出,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判断孩子是有心或无意,爸比妈咪大致上可依据年龄来做简单的区分:

1岁以前未满周岁的小孩,其实比较没办法直接意识到这样的胡闹行为可能为自己带来什么结果,并不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因此,在此阶段如果孩子出现一些伤害性破坏性的行为,通常都不是有意的。

事实上,到了快1岁左右,随着孩子的各项发展,会让他们和主要照顾者的关系开始发生改变,宝宝从无时无刻都跟妈妈黏在一起,到后来必须学习独立,像是学走这件事,就会对母婴关系造成很大的改变,因此宝宝在此期间也就可能出现较多的情绪波动。

满周岁之后满1岁以后,孩子的心智能力发展已经可以慢慢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与外界的反应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因果关系。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1、2岁的孩子其实就很会看大人的脸色了,可以开始判读复杂的社会性讯息,简单来说,如果今天做了这个动作结果会对自己有利,下次他就可能反复地继续出现这个举动。

而大人们会在什么样的状况下接受孩子的要求呢?通常就是当孩子做出了大人不愿意他们做的行为,像是自伤性、破坏性行为,或是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从孩子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行为对于满足自己的需求来说相当「有效」,因为吃定了「大人怕丢脸、怕他们受伤,就会快速地达成孩子愿望」的弱点。这样的情况长久下来如果形成一种行为上的制约,孩子会因为一再地成功,就很容易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这样的行为,成为难以改正的坏习惯

自闭症也会出现类似症状?苏泓洸主任解释,在自闭症的孩子身上,的确满容易看到这类自残或破坏性的行为,但并不表示出现这样问题的孩子就是罹患自闭症,必须交由专业医师评估才能判断。事实上,在孩子语言尚未发展完全之前,许多孩子都曾出现这样的情形,只要父母正确引导,日后这类行为多半都会消失。

而对于自闭症的孩子来说,除了需求未获满足可能导致自残或破坏性行为之外,他们也对声音及光线的刺激过度敏感,有些自闭症的孩子只要外面有吸尘器的声音,就会无法承受,想要避开那种声音,但又无法以语言表达,就会选择用摀耳朵、打耳朵或打脸的方式来呈现。

对于一些语言尚未发展完全的宝宝来说也一样,由于他们不会说,无法直接告诉大人他们的问题在哪里,父母也就更难处理。苏泓洸主任建议,此时可以轻轻地抱住孩子,让孩子不会伤害到自己,同时也是在安抚他,因为适时地给予拥抱,也是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在回应着他,可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教养生长环境影响孩子经常出现情绪爆炸性的行为是否与生长环境或爸妈的教养方式有关呢?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都能好好地谈,自己家里的宝贝却像只暴龙一般随时随地准备发飙?苏泓洸主任认为,生活环境的确可能影响孩子的伤害或破坏性行为,举例来说,现代社会双薪家庭居多,许多孩子都是隔代教养,由长辈来养育照顾,祖父母通常都较为疼爱孩子,不太会去拒绝孩子的要求;而父母也因为和孩子距少离多,容易形成补偿心理,较难给孩子清楚的规范或严格的要求,这点也是值得爸比妈咪们留意的地方。

究竟,当孩子出现无理要求或不恰当的情绪表达行为时,父母该如何回应呢?什么样的教养方式才能驯服这些小暴龙?

两阶段,驯服失控小暴龙如何兼顾宝宝的安全、爸比妈咪的面子,又不让宝宝学会用这招来让大人对他予取予求?想必是每位父母都很想知道的。苏泓洸主任表示,要驯服这群小暴龙,爸比妈咪必须有聪明的头脑加上无比的耐心!主要可分成「当下处理」及「长期教育」两阶段来说明。

A.当下处理1.不能马上满足宝宝的需求宝宝出现这样的行为,就是为了让自己的需求获得满足,如果重复使用撞头、摔东西、在公共场合大哭大闹或搥打父母这些策略,爸比妈咪就会买糖果或玩具给他,他就会屡试不爽,一用再用。因此,治本的首要方法就是,当下不能马上满足宝宝的需要,以避免他做出错误的连结,觉得这招可以吃定父母。

2.确保孩子的安全在不去满足孩子需求的情况下,最重要的就是必须确保孩子的安全,因为此时孩子势必会闹得更厉害,动作也更大,在不知轻重下可能就会造成伤害,因此,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是很重要的。举例来说,假如孩子一生气就想砸东西,父母一样可以让他做这个动作,只是要选择安全的物品、场所,像是给他一颗枕头去打,让他在房间里发泄他的情绪。

3.转移目标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来说,转移目标不失为一个立即见效的好方法。利用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有趣事物吸引的特性,引导孩子暂时跳脱当下的执念,让亲子双方剑拔弩张的气氛能够有所缓冲。

4.正向增强与约定方式当孩子表现良好时,爸比妈咪别忘了立即给予肯定与鼓励。此外,当孩子的情绪濒临失控边缘时,也可以跟孩子做约定,且约定的内容必须是孩子的能力能够达成的。例如,当孩子吵着要买玩具,爸比妈咪可以与孩子约定,如果他每天都能乖乖地吃饭,下个星期就可以买。

5.同侪影响力约莫2岁以后,孩子们经常就会玩在一起,可以用正面鼓励的方式,让孩子由周遭朋友身上学习如何控制与表达自己的情绪,但也要注意别给孩子过大的压力,例如:拿他跟大很多岁的哥哥姊姊比较。

6.练习将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对于3、4岁以上年纪稍大的孩子,爸比妈咪可以在孩子情绪激动时跟他们谈谈,孩子其实已经可以听懂了。谈的方向有几:1.我要你安全。2.你现在在生气,我希望你把情绪平静下来。3.好好地说清楚,我们才能帮忙你。

B.长期教育1.引导孩子正确表达情绪与需求在孩子情绪较为平稳时,父母也要引导孩子学习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带着他试做一次,或是由爸比妈咪一个扮演孩子、一个扮演大人来示范给孩子看,以建立正确的行为模式。

苏泓洸主任提醒,家长通常会去限制孩子的坏行为,但是却忘记教导孩子好的行为,好行为通常不太容易自然而然地发展出来,所以要提供孩子一些方向、给他一些范例,并且在达成之后给予适当的鼓励,来强化他下次再有好行为的动机,长久下来,就可以减少孩子出现破坏、伤害性情绪反应的「坏行为」。

2.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很多时候当孩子想对父母诉说心情时,父母往往会急着批评他这样处理事情不对、应该那样处理才对,让孩子不断感觉自己很笨、很糟。久而久之,孩子便不再诚实地对父母倾诉自己的想法,因为一说,就会变成「曝短」,总是有被纠正不完的事情,孩子也会变得越来越不想表达。放弃沟通的结果,只会促使孩子用一些更不恰当的做法来达成目的,亲子关系也就越来越疏离了。

3.允许孩子适当宣泄情绪平时可以多带孩子走出户外、从事运动,或是引导孩子用绘画的方式画出自己当下的心情,也可以与孩子一同阅读绘本,透过书中角色来学习情绪表达或调节的方法。别要求孩子压抑情绪,因为情绪若没有被适当地释放出来,将会逐渐累积,形成更大的负面能量。

4.爸比妈咪也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爸比妈咪会不自觉地将自己对生活的种种不满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或是一听到孩子说「不要、不要」就马上失去耐性,对孩子大吼大叫,这些都是非常不好的示范,因为你如何对待孩子、对待周遭的人,就会深深影响着孩子如何对待你以及其他人,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是模仿大人,因此爸比妈咪在要求孩子前首先必须以身作则才行。

常见NG处理方式苏泓洸主任指出,父母常见的错误做法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拗不过孩子,索性就把孩子宠上天,不断顺应他的要求,期盼孩子有天突然长大就会「懂了」,但往往等来的是一个坏习惯已根深蒂固、难以改正的小霸王

另一种则是,当孩子出现不恰当的行为时,马上大声地斥责、辱骂或是体罚他,但家长往往忽略了一件事,就是这么做即使阻止了孩子出现不恰当的行为,但孩子还是无法发展出正确的行为,所以在限制他的同时,其实更重要的是教他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方式。

事实上,以打、骂等方式处罚孩子,也许短期内也很有效果,孩子因为惧怕而不敢再犯相同的错误,但就长期来看,如果孩子缺乏正确的引导,无法了解不当行为会造成的后果、无法学会负责,那么不断打、骂,只会让孩子学会如何逃避被处罚罢了。

此外也要注意,拒绝马上满足孩子的需求,并不代表完全不回应孩子,否则孩子可能会觉得,反正再怎么跟爸妈表达需求也得不到回应,慢慢地与外界的互动动机也会降低,因为缺乏爱的经验与回应,而形成对他人较为冷漠、缺乏热情的性格。

结语当孩子出现生气就大哭大闹、打人、撞头、摔玩具等暴躁行为时,爸比妈咪最担心的都是孩子是否为自闭症,以及是否必须服药治疗等问题。其实这类孩子需要的是行为治疗,一般学龄前的孩童(即使是判断可能为自闭症的患者)是不需要服药的,建议爸比妈咪们在感觉孩子的状况棘手,已经不确定自己该如何解决时,就尽早寻求儿童精神科医师的协助,由专业医师与家长共同讨论适当的介入方式,透过亲职能力的提升,以及给予行为规范等方式,一起努力改善孩子的状况,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编访撰文/陈映洁 咨询/台大医院竹东分院精神科主任 苏泓洸   摄影潘朵拉专业儿童摄影

苏泓洸现职:台大医院竹东分院精神科主任学历:台北医学大学医学院医学士经历:行政院卫生署署立嘉南疗养院一般精神科住院医师、行政院卫生署署立嘉南疗养院行政总医师

*更多内容请参考:【育儿生活】2015年09月号。http://www.mababy.com/newkm/*【育儿生活】官方网站。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