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妈妈衣变身东区时尚风 传统商圈转型潮流新地标

▲艋舺商圈店家改变形象,期望吸引更多不同客群。 (图/取自台北市政府网站,下同)

生活中心/综合报导

自从林宅星巴克万华双子星陆续开幕后,艋舺地区逐渐涌现观光人潮。许多在地开业已久的传统店家,也搭上这波商机,配合台北市政府近一年的筹备,参与了改造转型,例如传统批发服饰店与老旧青草茶店,都透过重新装潢,并改变行销策略,将店面改造得既时尚又明亮,期盼吸引更多年轻族群或不同客群。

参与改造的凤.衣美原名衣美服装行)长期经营传统批发服饰业,但原品牌定位及辨识度低。店主刘凤仪这次重拾擅长的室内设计美感,改以自然风格装潢陈列,并且调整选衣风格,亲自赴对岸选品,与当地供应源头合作,以限量款式新颖的方式呈现与在地服饰的差异化,希望一改艋舺「妈妈装」的刻板印象,为轻熟龄游客提供一所清新风格的服饰店。

▲▼凤.衣美服饰店改造前后。

老济安 Healing Herbar(原名老济安青草店)原先店面空间简陋像仓库产品包装缺乏质感,这次改造将品牌定位为「疗育风青草茶吧」,融合东方青草跟西方吧台调饮,提供品茶体验与咨询交流,并开发温饮手冲茶、客制复方茶及调理茶包系列产品,跳脱传统摊车青草茶格局,拉近与客人的距离。

▲▼老济安 Healing Herbar改造前后。

另外,有着70年老字号汉饼的二和珍Double Harmony,虽然靠近龙山寺地利之便,但因店西点面包占大半空间,无法凸显商品特色,本次改造将行销重点定调为「古早味传统汉饼」, 并以「一祥二和艋呷香」为宣传标语,连结庙宇祈福文化,加强在地行销,吸引国内外观光客群,除了重整店面,也重新规划商品陈列与销售比重,强化汉饼老店质感。

▲二和珍Double Harmony改造前后。

主打传统汉饼,加强在地行销。

另一间参与转型的欧芬内衣店于民国60年在大理开店,成为业界知名内衣批发商,但品牌形象与定位不明确,门面视觉也不够吸睛,这次与改造团队合作,除了将经营重心转为零售外,更跨足电子商务服务,并透过门面改造与品牌诠释,呈现浓厚欧洲风情

台北市商业处蔡处长宗雄表示,市政府希望振兴艋舺,「让商圈从批发型态逐渐出现不同样态的销售模式,并发展在地店家品牌特色。」除了能辅导在地经营许久的业者转型外,更能为历史悠久的服饰、青草与糕饼业者延续经营下一个一甲子